摘 要 1970年,杨剑龙在江西省靖安县高湖公社插队,那时他的文学生活就由吟诵唐诗宋词开始。1975年,他在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求学并留校任教,后考上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硕士研究生。1987年到上海师范大学开始新的工作,1995年出版著作《放逐与回归: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论》。1996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
摘 要 金雅守持兴趣、思想、情怀的三位一体,创掘深耕人生论美学。她将美学的使命定位于弘发民族审美心灵,引领人文精神前行,持续创掘阐发了“美情”“美趣”“化我”“不有之为”“远功利而入世”“张力超拔”“诗意共舞”等一系列人生论美学概念命题,大美观、美情观、美境观立体联动的人生论美学基本理论视域,创...
摘 要 《中国当代美学文选2025》即将出版。本书以选载全国美学工作者近期发表的优秀论文为主。分十一个专题,由30多位作者的文章构成。第一个专题是美学方法论。第二个专题是美学体系建构。第三个专题是审美发生与自然审美。第四个专题是艺术美学与新文科视野。第五个专题是世界文学与西方美学。第六个专题是中...
摘 要 文章聚焦爱情与物候节令两大主题,围绕《唐诗三百首》,深入探讨其艺术世界。在爱情主题上,展现了唐代爱情诗的多元风貌,涵盖夫妻生离死别的悲怨、民间男女的热情奔放、青楼与宫廷女子的情感世界等,且部分诗作存在隐喻。在物候节令主题方面,唐诗借咏物抒情,托物寓志,同时体现出唐人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
摘 要 围绕《哪吒之魔童闹海》,短视频文艺评论构建了“细读+远读”的新模式。这一新的评论模式之所以能极大地提振影片票房,是因为它充分证明了影片是一部精益求精的精良之作;深度介入了当下观众的欣赏行为,发挥出多重功能;通过对导演人生经历的揭示,引发了观众共情;彻底点燃国人支持“国漫崛起”的热情。这一...
摘 要 媒介技术的演进重构了文艺生产与接受的权力结构,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催生出以用户共创为核心的新大众文艺形态。聚焦“符号景观化—文本智能化—镜像沉浸化”的三重变革,提出文艺批评亟需实现“对象转向”的理论命题。通过关注弹幕互动、AI生成、虚拟分身等典型现象,在平台算法重塑文化生产关系的...
摘 要 诗性电影的本质规定来自于美学和哲学,对它的深入理解,应该从诗的基本概念和命题出发,由此上溯到其哲学美学根源,并在这一前提下,对诗性电影进行理论概括和历史梳理,得出对诗性电影的基本认识。诗、诗性和诗意的语义辨析,是理解诗性电影的前提;西方和中国美学上的诗性哲学和诗性智慧,给艺术以极大影响;...
《艺术广角》是一份综合性的文艺理论评论刊物,它自创刊以来的一贯宗旨是:高举当代性、综合性、学术性的旗帜,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当代文艺的发展实际,努力跟踪当代文艺的发展走向,关注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中的实际问题;重点对于当代国内及国外的文艺现象、文艺思潮、艺术家、艺术作品进行研究与评析;并把培养文艺理论新人、繁荣理论队伍建设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