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文章和讲演里,都提到过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每当他出现,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他们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我老说,我们这些人,是有些像李利的,也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味的书,...
在AI技术重塑人类生活方式的今天,“阅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书香是一种氛围。”然而,《2025年度中国青少年阅读报告》揭示了一个矛盾的现实:尽管个性化荐书和AI辅助工具提升了阅读效率,但60%的青少年担忧阅读碎片化,89.9%认可深度阅读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与此同...
平常跟朋友们聊及读书,脑海里总会有个画面浮现。那是一幅世界名画,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的镇馆之宝——《读书的少女》。该画作者是18世纪的法国画家弗拉戈纳尔,传闻画中人系其妻子的妹妹。画中少女在读小说。她沉稳而安娴,紧闭的嘴唇,专注的眼神,展现了端庄的气质美与恬静的知性美。那个时代,即便是在国际...
在这么多年读过的关于读书的故事里,最令我如当头棒喝般震撼的,是采访作家杨照时,他讲起芥川龙之介30岁那年做的一道算术题:想想自己就算还能高效阅读30年,每年读50本书,这一生也不过还能再读1500本书,他大哭——没想到人生如此有限。过年回家,对着我精心分类为“早、中、晚、半夜阅读时段”的四个...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句话似乎永不过时。当灵魂在书页间驰骋,当脚步在大地上游走,被困在固态坐标里的现代人,开始用思想和身体的流动构筑最简单的抵抗,寻找关于自我和世界的答案。19世纪“流动的灯塔图书馆”遍布美国各地。这种装满书籍的带黄铜铰链的厚...
有一种表演,只七个字——“一纸相思写不尽”,竟然整整唱了九分钟!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中,乐师横抱琵琶的演奏姿态,至今仍有乐队沿用。那被很多人认为“太雅”“太讲究”的千年大乐,如今时时婉转飘荡于闽南的小巷民厝……这,就是“南音”。南音,原称弦管,又称南管、南曲、南乐...
当乡土记忆与楚韵文风碰撞,一位“农民之子”的文学叙事,在时光淬炼中织就生命与文化的深邃图景。潘宜钧先生文集出版,以《父亲是个好人》的质朴白描叩击人心,借《丧歌》的鼓盆绝唱诠释楚地非遗与生命哲思,更在《庚子春疫记》中熔铸时代之思。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翻开这部充满楚韵墨香的作品集,我们触摸到的...
《阅读时代》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湖北省创办的中国全民阅读第一刊。杂志以“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全民阅读、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品质”为办刊宗旨,围绕服务国家全民阅读战略,宣传推广全民阅读,推介全民阅读先进典型,开展读书活动交流,传播先进阅读文化,为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打造一个宣传文化阵地,引导形成“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社会风尚。该刊形成了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风格,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指导性、艺术性、可读性,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