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傅抱石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绘画大家与艺术史论家,其成就彪炳画史。他擅画山水,中年独创“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磅礴,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开中国山水之大境界;他的人物画高古清隽,飘逸灵动,融魏晋风骨与端妍清雅为一体,开人物画之新境。同时,他耽于史学,著作等身,撰述《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等美术史著作,启示后学。晚年,他结合生活,紧随时代,大胆革新,赋予中国画以新境界、新思想、新笔墨、新内容,成为新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作为20世纪中期中国艺术家的典型案例,傅抱石的全球艺术市场表现如何?在数据信息时代,本文试以大数据为支撑,立足全球,运用统计学、美术学等研究方法,从傅抱石全球艺术市场的地域分布、作品价位、拍行分布、作品品类及作品题材五个维度全方位观察傅抱石艺术市场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动因。
关键词:傅抱石;大数据;全球艺术市场;艺术特征
一、傅抱石全球艺术市场概况
北京易元数科文物艺术品产业发展研究院大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近15年以来,傅抱石作品在全球拍卖成交总量为2070件(套),成交额为106.7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书法和中国画共成交2047件(套),手稿、信札、印章等品类共成交23件(套),总成交率为83.2%①,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中国书法、中国画成交率为83.3%,手稿、信札、印章等品类成交率为74.2%。傅抱石全球艺术拍卖市场中,中国画与书法是拍卖主流。
二、地域分布
基于2007年至2021年的数据统计,傅抱石作品成交的2070件(套)中有1497件(套)成交于中国大陆地区,占总成交量的72.3%,成交额为86.1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0.7%;358件(套)成交于亚太其他地区(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占总成交量的17.3%,成交额为19.7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8.5%;215件(套)成交于除亚太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占总成交量的10.4%,成交额为0.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0.8%。从傅抱石作品的成交量、成交额的地域分布及成交占比来看,受傅抱石的从艺经历与收藏群体分布的直接影响,中国大陆地区主导着傅抱石作品全球市场走向。(图1、图2)
傅抱石的作品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主要受到华人收藏群体的关注。因此华人收藏群体的地理分布决定了傅抱石作品市场流通区域。亚太其他地区是(除中国大陆外)傅抱石作品上拍量最高之地,多为海外回流藏品,成为傅抱石作品除大陆之外重要的交易集散地。

图1 傅抱石中国书画全球成交量占比

图2 傅抱石中国书画全球成交额占比
傅抱石作品在中国大陆地区拍卖成交平均价格为575.2万元/件(套),亚太其他地区为550.3万元/件(套),海外地区仅为41.9万元/件(套)。由此可以看出,傅抱石艺术市场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主,高价精品集中于此;海外地区市场则相对平淡。这与傅抱石的作品主要收藏、富集于大陆地区密切相关,成交量、成交额居高。亚太其他地区虽然成交量远远低于大陆地区,但成交平均价格与大陆地区相近,显示其藏品均属精品。
从城市分布上来看,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主要交易城市,其成交量居主导地位,这与推动傅抱石作品成交的主要拍行大多分布于北京有关。杭州与广州作为傅抱石作品在南方市场的交易重镇,主要原因是傅抱石生前创作及交游活动地区毗邻此地,加之当地拍行与国内部分大型拍卖行在此展开拍卖活动,成交量与成交额位居国内前列。中国香港是傅抱石海外回流作品的主要市场,在亚太其他地区遥遥领先。
三、作品价位
傅抱石作品的成交价格,成交价在100万(含)至500万元区间占比最高,达37.6%,中高价位段交易活跃;500万(含)至5000万元占23.3%,5000万元(含)以上精品占1.3%,显示出市场对傅抱石高品质作品的追求;50万元以下占28.2%,说明即使在相对低价位段,傅抱石作品也拥有着稳定的市场需求与受众基础;50万(含)至100万元区间占9.6%,是组成其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综合来看,100万元以上的作品交易规模占62.2%,凸显傅抱石作品的高质量特征,印证了其在艺术品市场上的强劲表现与广泛影响力。
从成交额来看,500万元以上的作品占据了傅抱石作品总成交额的四分之三以上,且成交量上占比居第三,该价格段是构成傅抱石书画市场的重要部分,其中数量上又以500万(含)至5000万元高价位区间的作品为主。成交价在50万元以下的拍品虽占总成交量的28.2%,但成交额只占总成交额的0.5%。反映出低价位作品成交量虽大,但对总成交额贡献极小,体现了大众参与傅抱石书画收藏的积极性,但高价作品才是市场的主要价值所在。
通过具体分析成交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傅抱石书画作品可以发现,近15年间,位于此价格区间的有26件(套)书画作品,包括成交价上亿元拍品8件,其中68.8%以上的作品皆为傅抱石创作成熟期及之后的故实人物画代表作,也不乏不断在拍场上创造拍卖纪录的“熟货”,表明傅抱石所作人物题材深受高精端市场青睐,并伴有短期资本频繁交易的倾向。
结合傅抱石的艺术创作经历与全球拍卖市场上流通的傅抱石作品来看,傅抱石拍卖市场中的高价位精品创作时间集中于20世纪40年代以后,这是傅抱石艺术创作逐渐成熟并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阶段,美术史家将1939年至1946年这近8年时间称为傅抱石的“金刚坡时期”。傅抱石的人物画多取材于高古人物,如屈原《楚辞》、魏晋人物、唐诗等文学、历史、诗歌中的意象。对此,学者张鹏曾做过人物故实画的部分统计:“笔者统计了1938—1949年之间傅抱石的人物故实画作品共计275帧,按照画题分作六个系列,即东晋六朝系列、明清之际系列、文人与画史故事系列、屈原与《楚辞》系列、唐宋诗意系列与其他。”[1]统计完整覆盖了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的人物创作数量。
傅抱石化古运今,在人物画创作方面接受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他运用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的技法,延续李公麟的画题,化用陈洪绶的人物神态,以及结合日本浮世绘和明末清初开脸等方法,参照石涛画境的苍茫等因素,创造出人物画的独特风格。在接受古人艺术的影响方面,他1954年在给郭沫若信中谈及《九歌图》创作时说:“考《九歌》之见于图像,如众所周知始自李龙眠,迨后元之张渥,明之陈老莲、萧尺木,清之门应兆等乃有遗迹传于今代。其流传未广或湮而不彰者,宋以后又不知若干人。以拙见言之,李龙眠所作(无论甲、乙本)最富于创造性。此外唯老莲以其孤峭的构图,脱尽前人窠臼。舍此则什九皆二家之因袭而已。”[2]此外,石涛对傅抱石艺术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傅抱石除了研究石涛的画论和题画诗,还大量临摹过他的画作。傅抱石曾说:“临摹其中的一部分。特别是人物、松树、石头,都单独临过,无意中受其影响,至今在我的作品中仍然可以见出。”[3]
傅抱石的人物画集中在仕女与高士两大类,往往简笔勾勒,线条灵动细劲,墨色苍润淋漓,神态飘逸出尘,得晋唐人物风神。如《为罗时慧作柳荫仕女图》(图3),是他仕女画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45年6月26日,是傅抱石为其夫人罗时慧35岁生辰所画。彼时处于抗战的艰难岁月,傅抱石一家于1939年开始在重庆金刚坡下生活,重庆的山水滋养着傅抱石,也开启了他的艺术变法之路。这幅《为罗时慧作柳荫仕女图》正为“金刚坡变法”时期傅抱石的成熟人物之作。画作虽然尺寸较小,但颇具审美价值。画中侍女伫立于柳荫之下,顾盼生姿,裙裾飘举,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娴静高雅。傅抱石对夫人的款款深情渗入其间,更与他的综合艺术修养密不可分。他精研中国书法、篆刻和中国艺术史,并出版了十几本研究中国画的专著。对于人物创作,他曾在《陈老莲〈水浒叶子〉序》中总结道:“画家只有通过较长期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体会,心仪其人,凝而成像,所谓得之于心,然后才能形之于笔,把每个人物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表现出来。”正是由于长久的潜心学习、观察体会,“心仪其人,凝而成像”,傅抱石才创造出沉郁古雅的人物 形象。
可以预测,在未来,傅抱石的大尺幅文学历史类主题性创作倾向明显的人物画作品将是创造高价的主力军。

图3 傅抱石 为罗时慧作柳荫仕女图
设色纸本 73.7cm×42cm 1945
北京保利 20211203 LOT 3555 成交价 RMB 97,750,000

四、拍行分布
2007年至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拍卖傅抱石作品的拍行主要为北京保利、中国嘉德、苏富比(香港)、佳士得(香港)等10家重要拍行,其成交额占全球成交总额的81.7%。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的拍行成交额占比达到67.3%,是傅抱石作品成交拍行的聚集地。其中又以京津冀地区的北京保利和中国嘉德两家拍行的成交量、成交额为主。其拍品成交量分别占成交总量的14.2%及11.3%,拍品成交额分别占总成交额的27.1%和18.6%,合计占比为45.7%,几乎占据了傅抱石作品全球拍卖总额的半壁江山,是傅抱石作品在中国大陆地区拍卖的主要阵地。地处广州的拍行华艺国际(广州)凭借其地缘优势,以及在中国书画板块不断深耕的业务能力,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南方市场独当一面。地处杭州的拍行,利用自身位置靠近傅抱石生前主要创作地的地理优势,在长三角地区不断深耕傅抱石艺术市场,以傅抱石中晚期小尺幅作品为主营路线,对傅抱石书画市场成交额亦有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傅抱石一生创作精品2000余幅,印章3000余枚,美术史专著及研究文章200余万字,绘画作品留存大陆部分占三分之二左右,流散海外的占三分之一左右[4]。但是其多数作品均在文博单位和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如南京博物院收藏傅抱石绘画作品383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44幅,郭沫若纪念馆收藏19幅,辽宁博物馆收藏15幅,其他美术馆、纪念馆和文化馆等机构收藏200余幅。流通在市场中的作品集中在私人藏家手中,或为当年傅抱石为购买文房用品而抵押在荣宝斋的作品,数量有限。
这种情况下,中国大陆拍行一方面不断充分挖掘未曾现身拍场的“生货”,积极开拓卖方市场;另一方面内部深耕细作,组织专家团队,通过举办傅抱石精品专场,展示曾创造拍卖纪录的经典佳作,联合学术界举办艺术论坛,深入研究傅抱石的学术价值,并邀请专家现场导览等策略方法,全面推广傅抱石作品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不断提高藏家群体的鉴藏水平,增强黏合度,引起藏家群体的足够关注与重视,为藏家提供不同时期的艺术杰作,以合适的定价策略推向拍场,拓展藏家视野的宽度与维度,满足新老藏家日益多元化的购藏需求,多方面多渠道促成傅抱石二级市场不断升温。
亚太其他地区是近15年傅抱石作品成交的另一个重要聚集地,其中苏富比(香港)拍卖行虽然成交量与成交额分别只占5.0%与7.3%,总体成交量与成交额较小,但仍是傅抱石作品的主力拍行。傅抱石作品在海外地区占据极少市场份额,这与傅抱石作品在海外地区的市场流通数量和国际影响力有直接关系。
此外,其他拍卖行的傅抱石作品成交额占其总成交额的18.3%,成交量占据其成交总量的45.8%,不容小觑。根据易元数科文物艺术品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数据统计,这些小型拍卖行集中分布于中国大陆地区,可见傅抱石作品在中国大陆地区更富收藏,市场也更为活跃。(表1)
五、作品品类
傅抱石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的关键人物,其创作集中在中国书画和篆刻等方面。在历年上拍的傅抱石作品中,以中国画作品居多,偶见书法、手札、印章等作品。在2007年至2021年傅抱石作品各品类统计中,中国书画成交量为2047件(套),其他品类23件(套)。中国书画成交额是106.6亿元,占各品类总成交额的99.9%。傅抱石的中国画与书法是其市场主流。
2007年至2021年,傅抱石中国画作品全球拍卖成交量为2011件(套),书法成交量为36件(套),各占总成交量的97.1%与1.8%;国画作品成交量占傅抱石中国书画成交量的99.7%,书法作品成交量仅占傅抱石中国书画成交量的0.2%。成交额亦呈现类似比例关系。因而傅抱石的中国画作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2007年至2021年,傅抱石中国画拍卖成交价格统计显示:成交价在100万(含)至500万元的作品数量占38.2%,500万元(含)以上的占25.3%,50万元(含)以下的占26.7%。这说明傅抱石的中国画市场表现强劲,中高端市场基数稳定,高端精品市场引领市场走向。
书法品类中以50万元(含)以下的拍品为主,成交量占傅抱石书法市场成交总量的72.2%;成交价在100万元(含)以上的书法仅占该市场成交总量的25.0%,但其成交额占傅抱石书法总成交额的89.6%。这说明傅抱石书法市场成交量仍以中低端价位为主,成交额主要由少数的中高价位书法贡献。
其他品类(手札、印章)的成交数量稀少,其价格水平整体维持在50万元(含)以下,仅有两件作品成交价超过50万元,分别是2016年在北京以143.75万元成交的“为陶白作寿山石对章”和2020年在上海以139.20万元成交的“傅抱石刻郭沐若用印一对”。
以上数据显示:全球二级市场中,傅抱石作品的中国画是其拍场主流,其价格区间以百万元以上的中高拍品为主,低价位拍品为辅,满足各层级藏家的收藏及投资需求。书法、手札与印章等艺术品类市场规模较小,尚未形成气候。
六、拍品题材
2007年至2021年,在傅抱石的上拍书画作品中,中国画的上拍量始终占据最主要的市场份额。因此,本文将傅抱石中国画作品细分为山水、人物、花鸟、其他等各类题材,进行深入研究。其拍卖市场份额占比做出如下数据统计:
2007年至2021年拍卖成交的2011件(套)傅抱石中国画作品中,其中山水题材成交1165件(套),成交量占57.9%,成交额为58.7亿元,占55.2%;人物题材成交699件(套),成交量占34.8%,成交额为42.7亿元,占40.1%;花鸟题材成交84件(套),成交量占4.2%,成交额为3.5亿元,占3.3%;其他题材成交63件(套),成交量占3.1%,成交额为1.5亿元,占1.4%。
由此可知,山水题材作品以最高成交量与成交额的优势主导傅抱石书画市场的整体走向。
1939年至1946年,在川东的近8年时间中,傅抱石因地制宜,采用当地的四川皮纸,在传统“披麻皴”与“斧劈皴”的基础上,独创以乱柴皴、解索皴、斧劈皴等散锋为主的“抱石皴”,开中国山水画新境界。之后,傅抱石的山水画创作进入成熟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革求新,作品呈现出新的面貌。拍卖市场上傅抱石山水题材受到藏家青睐,其领先于市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拍品来源而言,山水题材市场流通量相对较大,具有较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从艺术史定位而言,傅抱石形成个人的艺术语言,独创“抱石皴”,打破了传统主流艺术提倡的“中锋行笔”的用笔神话,使用大量散锋,营造出滂沱雄浑之气象,笔墨创新在山水画题材创作上得以彰显;从社会心理学而言,山水题材作品弥补了多数藏家因生存环境中缺乏壮美风景而产生的心理缺憾,并契合了时代的民族精神;另外,作品的未来投资变现能力是藏家考虑的重要一点,收藏基数越大,流通变现的能力也相应增强。
在引领傅抱石山水画题材市场的高价位市场端中,主题性创作“毛主席诗意”系列红色作品市场表现更突出。在此类题材作品大多数已被博物馆收藏的情形之下,留传于民间的此类题材一旦出现,便引得顶级藏家争相竞价,因此也拉升了傅抱石山水画题材的整体成交价。在傅抱石作品成交价过亿元的三件山水画题材作品中,有两件为“毛主席诗意”系列的作品。
结语
本文通过对2007年至2021年全球傅抱石作品拍卖成交第一手数据的统计分析,从五个维度观察傅抱石艺术市场,得出如下结论:从成交作品的地域分布上来看,中国大陆地区主导着傅抱石全球拍卖市场基本走向;从成交作品的价位区间来看,100万(含)至500万元的中高端价位是傅抱石拍卖市场的主流;从全球成交拍行的成交概况来看,中国大陆地区拍行是主导,尤其是分布在京津冀地区的知名实力拍行,其成交额约占全球成交额的一半;从成交作品的品类占比来看,中国画是傅抱石作品拍卖的主要板块,成交量、成交额占比在97.1%以上;从成交作品的题材上来看,山水画和人物画是傅抱石作品拍卖的主要题材,其中山水画占全部题材的55.2%,超过一半。傅抱石的全球艺术市场表现与其创作风格、创作地域分布紧密相关,其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也呈现正相关关系。
注释
①本文及图表中百分数均为约数,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文献
[1]张鹏. 傅抱石人物故实画之美术史价值述略[J]. 美术学报,2019(6):87.
[2]傅抱石. 致郭沫若[M]//叶宗镐. 傅抱石年谱:增订本.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254.
[3]李松.“最后摘的果子总更成熟些”:访问傅抱石笔录[M]//中国画研究院. 中国画研究:第8辑.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251
[4]赵启斌,朱同. 傅抱石绘画作品在国内外的流散与收藏[N]. 美术报,2016-11-12(11).
策划、组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