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简介
胡成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湘雅医院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湘雅医院呼吸治疗中心主任、湖南省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南省呼吸疾病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支气管哮喘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防治,尤其是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多学科综合治疗,并发症处理、支气管镜下多种介入治疗。
提到年龄,我们往往只会关注身份证上的数字,却忽略了身体器官也有属于自己的 “年龄”,比如肺。肺作为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生命质量,而“肺龄”就是评估肺功能的关键指标。想知道你的肺今年几岁了吗?
▎关注“肺龄”,警惕肺“早衰”
肺龄,顾名思义,是指肺部的“生物学年龄”。通过肺功能检测,可直观反映肺的健康状态与衰老程度。
1.你的“肺龄”,是否与年龄一致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肺龄”应当和实际年龄一致,性能和寿命也应当与年龄匹配。当肺受到损害时,“肺龄”可能大于实际年龄。曾有报道显示,有的人30岁,“肺龄”相当于90岁,这是一种功能性预警,提示肺可能已出现显著的功能衰退。“肺龄”大于实际年龄10岁时,需要高度警惕肺部早衰的情况;“肺龄”大于实际年龄30岁时,则提示肺部重度衰退,意味着肺部功能已受到相当严重的损害,需要及时进行治疗。“肺龄”偏高常提示存在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哮喘、肺纤维化等,及早发现可为临床干预争取宝贵时间。
2. 4种自测法发现肺损伤预警
日常生活中,我们即使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不适症状,也可以通过4种简单的自测方法,快速了解自身肺功能情况,以便早做预防。

(1)吹蜡烛测试:点燃一根蜡烛,放在距离自己15厘米远的地方。如果能轻松吹灭,通常说明肺功能尚可。如果需要挪得很近才能吹灭,则应引起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呼吸道感染者、哮喘者慎用该方法。
(2)爬楼梯测试:可以不喘息地连续爬3层楼,说明肺功能情况尚可。爬楼时感觉心跳剧烈、呼吸急促、胸闷气短,休息后仍长时间难以缓解,则提示肺功能较差。
(3)憋气测试:吸足气能憋30秒左右,说明肺功能尚可。若憋气不足 10秒,提示肺功能存在损伤。此方法仅适用于无特殊心肺疾病史的成年人,不过健康的成年人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过度憋气。
(4)6分钟步行测试:在平坦的地面上尽力快走6分钟,测量所能行走的距离。健康的成年人能走400—700米。如果行走距离明显不足且过程中感到呼吸困难,则要警惕肺功能损伤。
上述自测方法仅供参考和初步筛查,不能作为最终的诊断依据。健康的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会观察身体状况,若经常出现长期咳嗽、咯痰、活动后气短等表现,可能是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早期典型症状,切勿简单归咎于“身体虚”或“抽烟导致的”。
3.肺功能检查,给肺做专业“体检”
经过简单的自测,如果肺功能情况不理想,应尽快去医院做全面检查。目前评估肺部健康较常见的方法有2种。
(1)影像学检查: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X线胸片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肺部结构。若发现肺部存在肺气肿、肺大疱、肺纤维化等病变,说明肺部已出现器质性损伤,直接影响肺功能。医生会结合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安排患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肺功能检查:此检查无创、快速、精准,是评估“肺龄”的关键方法。通过检测出气道是否存在阻塞,肺容量是否正常等问题,帮助人们早期发现肺部疾病,如哮喘、慢阻肺、间质性肺疾病等。肺功能检查的方法很简单:检测者坐在肺功能仪前,保持放松状态,用鼻夹夹住鼻子,深吸一口气,再对准肺功能仪用力吹气,直到吹不出来为止,重复吹气3次即可。
医生会将受检者的检查结果与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同体重的健康人群标准值对比,若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等指标明显低于标准值,说明肺功能衰退,“肺龄”可能大于实际年龄。

目前,肺功能检查已经被纳入中国健康规划的常规体检项目,钟南山院士曾倡议:“像测血压一样检查肺功能!”
▎什么原因让肺“未老先衰”
通过肺功能自测和专业检查,我们能更早地关注并了解肺部健康状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肺“未老先衰”呢?归结起来,可谓“内外夹击”。
1. 外部“攻击”
(1)吸烟、二手烟:香烟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持续刺激气道,破坏肺泡结构,导致气道狭窄、弹性减退,最终引发慢阻肺、肺气肿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二手烟同样会对我们的肺部造成巨大伤害。
(2)空气污染:空气中的 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会随着呼吸进入肺部,沉积在肺泡内,引起肺部炎症反应,损伤肺组织。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会增加患慢阻肺、哮喘等肺部疾病的风险,加速肺功能的下降。
2. 内部“失守”
(1)遗传因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遗传缺陷,影响肺部正常结构和功能。
(2)肺部疾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肺纤维化等肺部疾病的人群,肺功能会受到疾病的持续损害,影响肺部正常结构和功能,使患者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肺部的抵抗力,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久坐、缺乏运动会使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呼吸变浅变慢,肺部得不到充分的扩张和收缩锻炼,进而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
▎如何快速逆转肺功能严重“早衰”
如果通过详细的肺部检查,提示我们的肺已经发生结构性损伤,如肺气肿、肺纤维化等,这类损伤通常是不可逆转的,但仍可通过规范治疗延缓肺功能退化、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肺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肺减容术、肺移植等手术方法治疗。

1.肺减容术:剩余组织可部分代偿
肺减容术即大家常说的“切肺手术”,通过手术切除或减少病变肺组织改善肺功能。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可减轻,活动能力增强,有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但手术存在出血、感染及心肺并发症等风险,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咯痰无力、痰液滞留及肺部感染等问题,恢复过程需要密切关注。
患者术后短期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会有所提高,但长期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不同,部分患者可能随时间推移出现效果减退的情况。肺减容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全面评估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选择该治疗方案。
2.肺移植:为终末期肺病患者 “续氧”
对于肺功能严重丢失且不可逆的患者,肺移植(俗称“换肺”)可作为最终治疗手段。肺移植术是将健康的肺组织移植到患者体内,替代病变的肺组织。目前,肺移植技术已相对成熟,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及药物的更新,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明显提升,术后长期生存者也越来越多。
肺移植手术会伴随出血、感染、排斥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多种风险,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密切配合,做好长期管理,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患者术后要遵医嘱,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定期复查,包括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测等,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如何让肺更“年轻”
拥有一副“年轻”的肺,我们可以更轻松自如地呼吸。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调整生活习惯,大部分人可以延缓肺功能的“衰老”。保护肺部,主动权其实在我们自己手里。

(1)远离烟草,减少“吸霾”:戒烟是改善肺功能最直接的方式,同时也要尽量避开二手烟,减少无辜“吸霾”。
(2)远离污染,做好防护: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必要时戴口罩出行。工作中接触粉尘、烟尘时,务必做好职业防护,避免吸入细小的灰尘颗粒。烹饪时,应先打开油烟机,减少油烟吸入。
(3)坚持运动,强化呼吸:规律进行游泳、跑步、快走、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能显著增强肺活量和心肺耐力,也可以练习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这类呼吸训练不仅适用于康复患者,也有助于健康人群提升呼吸效率。
(4)均衡饮食,清淡为主:多摄入新鲜蔬果,养成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限制酒精摄入。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减轻身体炎症反应,为肺部提供充足营养。
(5)定期检查,防治疾病:如果有长期吸烟史、职业暴露史或经常出现咳嗽、气短等症状,建议每年做1次肺功能检查,能帮助我们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肺部状态直接关系全身的氧气供应与健康。关注“肺龄”,用心呵护双肺,可以让我们自由呼吸,健康生活。
(编辑 董 玲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