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自主研发植入式临床脑机接口技术获突破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联合完成“基于植入式微电极阵列的脑深部肿瘤边界精准定位”临床试验,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植入式临床脑机接口技术实现重要突破。
该临床试验采用了空天院自主研发的临床脑机接口微电极,以及多层次调控与高通量神经信号同步检测仪。前者通过实时信号检测,高精度获取肿瘤边界特征信号;后者可同步采集、分析海量神经信号,将电极捕捉的原始信号转化为精准的“病灶导航”,为肿瘤术中边界判断提供实时数据。
专家评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学术院长、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吴一戎院士指出,本次临床试验的成功落地,是脑机接口技术走向临床转化与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一步。希望双方团队在技术迭代、临床应用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2 世界首例!中国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体
中国研究团队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论文,报告世界首个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案例。该成果有望帮助缓解肺移植供体短缺的难题,被国际专家誉为相关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将一只经过基因编辑的巴马香猪左肺移植到一名脑死亡者体内,模拟临床常见的单肺移植手术。该供体猪经过6处基因编辑,以降低其器官移植到人体后的免疫风险。手术后,呼吸、血液、影像等监测数据显示,移植肺维持通气与气体交换功能长达9天,其间未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同步病原学监测也未发现活跃感染迹象。
专家评 西班牙国家移植组织主任比阿特丽斯·多明格斯-希尔表示,此前的异种器官移植试验限于肾脏、心脏和肝脏。与它们相比,异种肺移植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团队的成果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3 借科普推介医疗机构将视同医疗广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借科普宣传推介医疗机构将被认定为变相发布医疗广告。
《指南》对医疗广告发布主体作出了严格的限定,明确规定了除依法设立的医疗机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或者委托他人发布医疗广告。
紧盯借医疗信息公示和科普活动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的违法行为,《指南》在明确哪些形式的信息公示和科普活动不构成广告的同时,也列举了借医疗信息公示和健康科普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的具体情形。此外,在科普宣传的互联网页面内,如附加与科普宣传内容有关的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项目的跳转入口,附加科普宣传对应的医疗服务所必需的药品、医疗器械等商品购买链接,同样将被认定为变相发布医疗广告。
专家评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周小丰表示,北京市将进一步指导重点平台企业完善广告业务的承接登记、审核管理等制度,依法合规开展医疗广告活动。
4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可食用水果保鲜涂层
在23℃、湿度50%的环境中,一颗新鲜的草莓放了10天依旧饱满鲜亮,不见腐烂痕迹。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杨鹏教授的团队为草莓披上了一层神奇“保鲜衣”。这种可食用的水果保鲜涂层,不仅能将完整水果的室温保质期延长至原来的5倍,还能使鲜切水果在冷藏条件下保鲜10天。这一突破性成果近日在《自然-通讯》上发表。
研究团队巧妙地“解开”了蛋白质分子的二硫键,制备出一种黏附力更强、更易降解的类淀粉样聚集体薄膜新材料。它质地柔软,能迅速延展成超薄保护膜,紧密贴合果皮,其黏性比天然蛋白质淀粉样聚集体更强。
如今,可食用水果保鲜涂层市场化进程已启动,团队正全力优化类淀粉样聚集体保鲜涂层溶液的稳定性和保质期,推动这一保鲜新科技早日走进千家万户。
专家评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杨鹏教授表示,这种水果“保鲜衣”能在人体内和自然环境中轻松降解,产物无毒无害,对人体没有损害,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