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是“人间仙境”,更是英雄之城。
1937年10月,日军第十师团侵入山东,烧杀抢淫无恶不作。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在山东发动抗日武装起义。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县的天福山率先起义,拉开了胶东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序幕。中共蓬莱县委在于眉、于仲淑等领导下,于1938年2月3日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当时部队仅有200多人。1942年,为了更好地打击日寇,配合艾崮山根据地反“扫荡”,北海地委决定蓬东、蓬西县合并,成立八路军“蓬莱独立营”,盛易三任营长。
1942年山东遭遇严重旱灾,田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祸不单行,日本侵略者又在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上推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穷苦的百姓生活雪上加霜,甚至到了吃光树皮的绝境。我的奶奶谢德水写信给远在东北经商的爷爷赵希孝求援。爷爷用船只运回粮食、布匹等物资,救助缺衣少粮的八路军和穷苦的乡亲。没有国,哪有家?奶奶忍痛送大儿子赵世栋参加八路军,不幸在路上被日本鬼子和伪军残忍地杀害。刚满17岁的我二伯赵培基掩埋好大伯,于1942年春节过后参加了“蓬莱独立营”。这是一支威震敌胆的英雄部队,是人民军队十大英雄连中排名第五的“黄草岭英雄连”的前身。
“八路军独立团,谁参加谁光荣。骑着马披着红,你看光荣不光荣。杀鬼子,当英雄,为国立功真光荣。快来参加独立团。”这是一首平山河两岸老幼皆会唱上几句的抗日歌谣,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深入人心。
1943年5月的一天,晴空万里。据地下情报,日军的军火汽车要路过西赵家村旁的烟潍公路。盛易三营长带领“蓬莱独立营”的战士们,早早地埋伏在公路旁的天然隐蔽之地。正午时分,日军的三辆汽车,满载着军火装备由东向西开来。当汽车进入埋伏圈时,地雷轰响,爆炸声响成一片。二伯赵培基迅速跳出战壕冲向日寇,复仇的子弹射向鬼子。在敌我激战中,第一辆汽车慌忙逃跑,后面两辆汽车被我“蓬莱独立营”击毁。此战缴获大量武器,消灭日伪军数十名。二伯因在战斗中奋勇杀敌,火线入党。那一刻,二伯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1945年春,蓬莱境内残敌全部被围困于县城。5月2日,日伪军出城偷袭城南庙山阵地。盛易三立即率三连直奔庙山,指挥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因敌众我寡,三连伤亡很大。为掩护部队撤退,盛易三腹部中弹,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5岁。1945年10月10日,蓬莱县党政军民3000多人于蓬莱阁前聚会,安葬烈士遗骨,立“志为人民”纪念碑,以志永念。
在盛易三革命烈士精神鼓励下,二伯赵培基在战火中一步步成长为智勇双全的连长。
在大伯、二伯为国献身的精神感召下,1943年,我的父亲赵国宾15岁时担任村青年抗日救国会会长和民兵自卫团团长。一直到去世,父亲的身体里还残留着四五十块碎弹片。父亲常说:“我是战争的幸存者,那些牺牲的烈士才是英雄。”
敬爱的爸爸,从未谋面的大伯、二伯,以及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我愿用我的眼睛替你们看今日之盛世中华。
英魂不朽,山河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