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期刊

文学文艺

艺术收藏

中国收藏2025年7月第7期

梦回千年 生活在大唐到底有多美


  那些被时光封存在玻璃柜里的器物,正用釉色的流光、纹路的起伏、造型的生动,悄悄诉说着盛唐街市的胡商驼铃与酒肆灯影——由323件高规格文物织就的盛世烟火,等你来掀开它的千年面纱。




唐 迦陵频伽纹金钵盂
法门寺博物馆藏
1987年法门寺唐代地宫后室出土
此为僧人化缘时所持盛装水或食物的食器。钣金成型,直口微敛,方唇,腹壁斜收,小平底,通体錾花。其内壁装饰三重结构纹饰:口沿为一周联珠纹,其下为一周二方连续的卷草。腹壁錾四只捧莲迦陵频伽鸟,衬饰缠枝蔓草,鱼子纹地。底部以莲蓬及一圈莲瓣组成莲台。外壁口沿处饰二方连续的缠枝蔓草,近底处錾一周仰莲瓣。此钵盂为唐懿宗所供养。


唐 玳瑁开元通宝
法门寺博物馆藏
1987年法门寺唐代地宫后室出土
其以玳瑁磨制雕凿而成,较通用钱币形制稍大;造型外圆内方,面、背皆有内外廓,外廓较宽而厚;呈半透明状,有宝光。正面阴刻出“开元通宝”四字,另有一枚阴刻莲瓣式花纹。出土时,这13枚均无使用痕迹。玳瑁制作的钱币为我国考古发掘所罕见,具有施财、供奉、吉祥之意,是目前考古发现最为珍贵的古代货币品类。


唐 “李勉奉进”双鱼纹银盘
西安博物院藏
1975年西安市碑林区西北工业大学职工七号楼基建工地出土
此银盘敞口,宽沿,浅腹微弧,平底。盘心以忍冬叶构成圆圈,正中有双鱼遨游,周围饰折枝花叶,忍冬圈之外也饰折枝花叶,其间錾刻珍珠底。器物锤鍱而成,其纹样为先锤出轮廓,再錾刻细部,然后鎏金。盘外底部刻有铭文:“朝议大夫、使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守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江南西道观察处置都团练、守捉及莫徭等使、赐紫金鱼袋、臣李勉奉进。”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李勉,《新唐书》有传,载其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九月至大历二年(767年)四月任洪州刺史充江南西道观察等使。鱼纹是唐代金银器上常见的纹饰,古时常以鱼水比喻君臣关系,寓意君臣鱼水相得,又表现了臣下对君上的忠心耿耿。

  展览分为“盛世芳华”“盛世韶华”“盛世风华”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于服饰妆容间尽显大唐美学之妙。唐代服饰妆容融合多元文化,展现出一种包容、开放、自信的大唐气象。第二单元于茶、酒、饮食、香道中氤氲着独特的美学韵味,处处彰显着唐人对生活情趣的极致追求。对日常生活用器的精心雕琢,不仅体现了唐代人对美的敏感度和追求,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第三单元于礼、乐、诗、书中交织出无与伦比的美学华章,礼仪之制以“中和”为度,舞乐艺术融贯胡汉,诗书双绝更见精神。唐代的礼、乐、诗、书,是时代精神的凝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更以其独特的美学魅力,穿越千年。


隋 酒神骆驼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西安老烟庄墓地出土
其长23.5厘米、宽16.5厘米、高33.6厘米,在整体造型上,融汇了北齐、北周两种艺术风格。此件骆驼双峰之间有一个驮囊,一个醉酒男子于驮囊正中央,他留着络腮胡,脚步踉跄着被左右两名随从搀扶。学界主流观点认为这种组合造型是典型的酒神题材。
画面正中央的酒醉男子正是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这件陶骆驼应由隋大兴城(今西安)内的明器作坊生产,驮囊上的图像可能由栗特或西亚工匠打造。他们把所见到的西方人举行庆典时的场景按照模印制作刻画下来,是希腊罗马文明传入中国的实物例证。


唐 黑釉茶碾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
唐时,人们饮的主要是饼茶,在饮茶前先得将饼茶碾碎,研成细末,再放入壶中煎或煮。因此,茶碾成为了唐、宋煎饼茶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这件唐代黑釉茶碾,由碾槽与碾轮组合而成。碾槽呈船形,中间峻深,以承碾轮。外壁装饰有铭文“辛丑、上元”字样。碾轮如圆饼状,中有一圆形孔用于穿插横柄。


唐 三彩吸管杯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
古代“吸杯”也称“碧筒杯”“荷叶杯”,设计灵感来源于荷叶。三国时期,名士宴客时开创了以荷叶作为酒杯的饮酒方式,将美酒倒入荷叶,刺破荷叶的蒂心,使其与叶柄相通,再从叶茎中吮吸美酒。叶茎成为最天然的吸管,整个饮酒过程均由一片碧荷完成,美酒裹挟着荷叶的香气入口,人们在炎炎夏日就能体会到“酒吸荷叶绿”的清爽。
用荷叶饮酒毕竟有时令限制,为了能随时随地使用“荷叶杯”,唐代时的能工巧匠不断创新,将吸管融入陶瓷杯具的烧造中,这种人造“碧筒杯”一经出现,便因其富于情趣又方便耐用而备受人们喜爱。
这件三彩吸管杯,高11厘米、口径10厘米,吸杯的最大特点是自带固定吸管,吸管的末端接于杯底中心,通过一个圆孔与杯内相通,管身斜伸附着于杯侧。杯内圆孔处常塑有立体的龟、鸭、鱼,以其身躯挡住孔口。饮用时,嘴唇吮住长管的端头,由此把杯中液体吸入口内,但见液体渐渐减少,却不见其具体去向,设计绝妙,更显几分情趣。

  此次展览有诸多亮点。首先,其展出文物超300件,创历年来奉贤区博物馆暑期大展展出文物数量之最。其次,创新“角色扮演式”观展。展览聚焦沉浸式文化体验打造,创新设计胡商、乐伎、礼官、武官、书生等不同职业身份,让观众实现角色扮演式观展,并制作“穿越”指南拓展知识册,沉浸体验展览内容。同时,将在特别时段开设特别场次活动,带领观众深度参与大唐文化情境,增强展览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再次,展览还原了“唐代西市”特色场景,在展厅尾厅打造“唐代西市·沉浸式社教体验区”,立体还原唐代商贸经济活动中心“西市”的场景;设置多个体验工坊,涵盖太白酒肆、茶仙煎茶坊、兰台香署、西市博弈馆、唐风小剧场、文创馆等多个体验工坊等,带你全方位体验唐代诗酒、书法、茶道、香道、服饰妆容等生活文化。


唐 黄釉彩绘乐舞俑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
唐代的音乐舞蹈艺术,在中国乐舞史上被视为巅峰。当时的长安、洛阳经济繁荣,中外民族乐舞交流融合时尚。
这套黄釉彩绘乐舞俑是当时皇室贵族宴会上表演时的场景。整组俑共7件均为女性,5件乐俑为坐姿表演,两件舞俑为站姿表演,服饰动作相同,头梳双髻,面部圆润,红唇粉面。上身内着圆领宽袖长衫,下穿长裙,身体略向右倾,微屈腰胯,一臂上扬,一臂下垂,姿态优美。乐俑呈跪坐式,头绾螺半高髻,粉面红唇。着窄袖内衫,下着长裙。手中持乐器,有持排箫、琵琶、长笛等与舞者相彰。

  唐代生活美学,是一种融合了多元文化,开放包容的审美态度,也展现了唐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通过展览,以优质文物资源展现一个绚烂多彩的盛世大唐,也为讲好中国故事、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文博力量。

  辉煌大唐,盛世诗篇,一曲长歌,千古流传。


唐 三彩持鸟俑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
这件唐三彩持鸟俑,高33厘米。其头有发髻,微向左偏,神情欢乐,面目清秀,身着长袍,腰系带,右手持一小鸟作调耍状,足穿靴,下有底板。该俑施褐、黄、绿釉,形象悠闲潇洒,调耍小鸟时喜形于色的神态刻画得极为传神,反映了当时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期刊简介

       《中国收藏》杂志是我国目前向民间收藏领域的一本国家级月刊。自2001年创刊以来,以独特的视角报道新闻,以平实的方式传播知识,以优质的服务吸纳读者参与,深受全国收藏界、拍卖界以及文化艺术界读者的喜爱,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收藏投资类权威期刊。

过往期刊更多过刊..

中国收藏中国收藏
2025年9月第9期
中国收藏中国收藏
2025年8月第8期
中国收藏中国收藏
2025年7月第7期
中国收藏中国收藏
2025年6月第6期
中国收藏中国收藏
2025年5月第5期
中国收藏中国收藏
2025年4月第4期
中国收藏中国收藏
2025年3月第3期

阅读排行TOP10

品牌推荐

中国收藏2025年10月第10期中国收藏
2025年10月第10期
艺术启蒙2025年10月第10期艺术启蒙
2025年10月第10期
美术界2025年9月第9期美术界
2025年9月第9期
艺术学研究2025年9月第5期艺术学研究
2025年9月第5期
当代美术家2025年9月第5期当代美术家
2025年9月第5期
书画世界2025年8月第8期书画世界
2025年8月第8期
作品2025年8月第8期作品
2025年8月第8期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5年8月第8期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5年8月第8期
景德镇陶瓷2025年8月第4期景德镇陶瓷
2025年8月第4期
江苏陶瓷2025年8月第4期江苏陶瓷
2025年8月第4期
大众考古2025年7月第7期大众考古
2025年7月第7期
艺术广角2025年7月第4期艺术广角
2025年7月第4期
陶瓷研究2025年6月第3期陶瓷研究
2025年6月第3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5年6月第2期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25年6月第2期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24年9月第9期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24年9月第9期
艺术市场2024年2月第2期艺术市场
2024年2月第2期
中国艺术2023年12月第6期中国艺术
2023年12月第6期
中国美术2023年12月第6期中国美术
2023年12月第6期
油画2023年9月第3期油画
2023年9月第3期
国家美术2023年1月第1期国家美术
2023年1月第1期
南风艺术2021年12月第12期南风艺术
2021年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