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数学教学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去感受和体验数学学习,从而拓展认知,实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步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以《标准》为指导,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树立学生长远发展的目标,重视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去逐步探寻数学规律与方法,在数学体验学习中去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
一、《标准》下的“体验式”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体验式学习,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中获取知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特征决定它必须以形象化的、趣味化的、生活化的形式出现,以此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过程能激发学生兴趣。体验式学习能让学生通过经历和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助于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在“体验式”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思考、推理、交流、应用的数学活动过程。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从形象向抽象转化还需要经历一个阶段,在《标准》的指引下,教师要依据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目标,让学生在思维过渡阶段获取经验、内化经验、反思经验、运用并重新创造经验,实现思维向抽象转化,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3.能增强学生数学生活意识,提升数学实践运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虽然它抽象化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平时看不到它,但是,当遇到问题时,具有数学思维的大脑会不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所以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去探索生活中的数学,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实践运用能力。
二、《标准》下的“体验式”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体验式”数学教学重在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分析和整理的过程,所以学生必须是课堂的主体。随着教育的进步与发展,陈旧的灌输式学习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避免教师主导学生去学习,要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有了新的思路、想法、创意时,教师要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并适当引导,及时给予评价反馈,让他们去自我发现,主动积累经验和思考经验,主动获取知识。
2.注重增加学生趣味性体验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教师就要注重去探索适合学生、能引起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体验式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特长潜力等研究数学教学策略,注重让学生主动体验、体验中感悟并主动探索、体验后主动分析和总结。例如,引进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先激发其兴趣,再在游戏中设计阻碍,引发学生探索欲望,游戏后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趣味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
3.坚持目标引导性和互动性原则
在“体验式”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又不是学生独立、盲目尝试经历的过程,而是要有教师的组织与帮助,这是一个互动的、积极的、主动的、渐进的发展过程。教师要坚持目标指引原则,让学生如同在一盏明灯下找到前进的路,根据目标主动前进。由于教与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会互相影响、促进的。教师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彼此互动中得到启示,找到方法。
三、《标准》下的“体验式”数学教学策略
1.创新多元化体验式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体验感悟
课堂体验和感悟的程度决定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程度与理解程度。因此给学生带去良好的体验尤为重要,依据小学生每个阶段认知与能力发展的不同,教师应对应地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多样化的体验活动。除了营造故事情境、生活情境以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堂游戏活动、将数学融入歌曲、将数学融入美术、组织主题比赛、组织学生分角色演绎情景剧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获得不同的体验感。《标准》理念中提到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以达到建立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2.运用合作学习,在互动中交流经验
合作探究是让学生在碰撞交流中生成经验,是让学生在经历独立思考后,将个体的原有活动经验暴露出来。数学理论性较强,学生认知还处于发展中,而且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对数学理解和思考的方面各有不同,将这些不同思维认知集合起来,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彼此之间思维碰撞生成“经验”,经验的生成在互相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能变得更清晰、也更完善。
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确立课程目标,学生在学习这一课后,要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其次,教师提出一个探究主题,给小组分配任务,如出示一张长方形纸,量一量,想一想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通过剪纸和折纸来验证;最后,完成任务后,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合作探究既给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还让其在活动中提升了知识探索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创建体验式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应开展多种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新知识、得到新体会、获得新乐趣、积累新经验。小学生的动手意愿较强烈,双手又能带动大脑进行思考,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主张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来汲取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教师可以开展数学比赛活动,如计算比赛、游戏比赛等,也可以开展讲故事活动,数学知识与趣味故事相结合,用生动有趣的方法让学生用故事的形式来学数学知识。开展手抄报设计活动,单元教学接近尾声时,组织学生用工整美观的书写、清晰的主题、大方合理的设计,并结合自己最感兴趣的数学知识,设计制作丰富多彩的单元知识数学手抄报。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带给学生各种独特的体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还给学生营造了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学习氛围,扩大了学生数学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了学生要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也收获了经验,为后期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四、结束语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与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更多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并利用好体验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教师要丰富体验式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体验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思想内涵,从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不断地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