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览”在中华艺术宫拉开帷幕,共展出作品544件,风格各异,精彩纷呈。之所以称“首届”,乃因“乡土绘画”的称呼第一次被赋予权威的符号。而括号中的“农民画”,既有承上启下的含义,也有身在其中的寓意。承上启下,意味未来可能不再需要这个括号;身在其中,是指它的独特地位构成...
乡土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如何以艺术的方式,重新发现并挖掘乡土文化的现代价值,构建起中华民族审美现代化的乡愁记忆,是放在今天的文艺创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时代课题。2025年6月2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
今年,是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成立40周年。为了更好地发挥文艺与志愿服务的双重优势,上海视协全新打造了文艺志愿工作品牌活动——“与时代同行”海上视界学术沙龙,于2025年3月至6月举办,共十余场。沙龙包含影视剧、大综艺、新势力三个系列,邀请包括电视与网络视听行业、文艺评论和高校专家以及创作者分享体会...
吴昌硕雄甲辰印章雄甲辰印章雄甲辰印章边款2024年是一代宗师吴昌硕诞辰180周年,一枚雄浑苍茫的朱文印“雄甲辰”印章印谱在各大纪念吴昌硕的展览中展出。这是一方缶翁爱用之印,很多书画作品上钤有“雄甲辰”。道光三十年甲辰出生属龙的缶翁,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一反古人雌甲辰为雄甲辰,以泥黄石治高67...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作为有65年影龄的老影人,我理应为此写下些庆贺的话。可不知怎的,我却想起了40多年前,对“中国电影同龄人”沈浮老厂长的一次采访。20世纪80年代初,《上影画报》让我去采访原海燕电影制片厂老厂长、时任上海市电影局顾问和艺委会主任沈浮老前辈,并为他写篇文章。编辑部...
张骏祥在我国老一辈艺术家中,张骏祥先生德高望重、品正行端、才丰学厚、艺深技精,是一位名副其实、业绩辉煌的剧作家、艺术家、理论家,也是组织领导上海电影不断发展的事业家,还是注重人才培育和队伍建设的教育家。说到人才培育,骏祥先生坚持从理论到实践,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见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他为人师表...
编者按:著名演员黎莉莉是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钱壮飞的女儿,一生追求进步。她的从影生涯始于1926年,活跃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92年8月13日,她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接受了日本学者大场正敏、刈间文俊访问,向他们讲述了她的从影经历以及...
《上海采风》月刊是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主办的一份杂志,其前身为《采风报》,曾经一度风靡全国,发行量达180余万份,居沪上报纸发行量首位。自2004年起《采风报》改版为80页、大十六开本的《上海采风》月刊,真正成为一本面向中国大陆白领阶层,具有调侃和幽默气质的都市生活文化杂志。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