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对认证行业不是新鲜概念,但是从“知道”到“做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有观点认为,数字化时代,从“纸面合规”到“数据可信”,数字化革命正在重塑认证行业的基因链。
以后,这种场景将成为审核现场的常态:审核员不再翻查厚重的纸质记录,而是轻点屏幕调取实时生产数据流,系统就会自动标识出特定时段某批次产品某一指标的波动异常,并显示系统已触发自纠偏程序。这一场景折射出认证行业在数字浪潮下的深层次变革,传统依赖人工核验的认证模式,将逐步进化为基于数据智能的动态信任引擎。当审核方式从静态文件转向实时数据流,当认证服务对象质量管理的颗粒度从“月报”细化到“毫秒级”,认证将在“机构背书”的基础上增加“数据自证”。这不仅将优化市场信任的构建逻辑,也将提升认证行业的核心价值。
成功的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一场“系统革命”。行业的数字化不是简单地购买和使用软件或设备,而是通过深入融合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推动认证服务从“事后验证”向“过程赋能”转型,从根本上提升行业的核心能力,驱动业务转型、创新增长和可持续竞争的战略过程。
认证机构运用智能工具链重塑认证流程,可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为企业提供阶梯式认证解决方案,还可通过预匹配模型实现服务供给与企业特性的精准耦合,进而推进认证形态的范式迁移,即从关注企业“静态能力”转向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既能让企业获得更深入的绩效分析和改进建议,也能让认证机构深度开发基于数据的增值服务,还能让监管部门通过更高效地获取和分析认证行业数据进行宏观监管和风险预警,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度。更重要的,消费者可更容易获取和验证产品及服务的认证信息,并基于真实质量和可信信息进行市场选择,增强市场信任度。
对以审核员为重要资源的认证行业来说,实现以上目标,需要着重解决人才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协同机制,创建集高校、协会、认证机构、企业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教育—人才—产业”闭环生态,实现人才能力与产业需求的颗粒级匹配,培养既懂认证技术又通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为推动认证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说到底,对数字化技术路线、前景趋势、商业模式和安全风险的全方位研究,以及紧跟国际前沿趋势、挖掘内在规律、实现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
当然,数字化变革的终点不是替代人工,而是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信任体系,认证机构和审核员始终是“信任”的守门人,这一直都是认证的初心所在。
发展应顺势而为,数字化赋能是认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那些将数字化转型“术”的层面与“道”的高度有机结合的机构,将成为重塑行业发展逻辑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