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
7月受利润率改善推动,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继续收窄。结构上,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加快,是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回升的主因。其中,原材料行业利润同比增速大幅反弹,主要受益于“反内卷”政策推动原材料价格上涨;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放缓,则与“两新”政策效应减弱、“反内卷”清理落后产能、出口不确定性上升有关。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修复主要得益于“抢出口”以及“两新”政策加码带来量的改善,但受产能利用率下降影响,价格和利润率整体仍保持低位,企业仍处在“以价换量”阶段。但是,7月份随着“反内卷”政策逐步落地,对于投资端调控、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的效果陆续显现,制造业利润率迎来好转,未来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逐步调节,企业将陆续摆脱“以价换量”局面,企业盈利也将迎来曙光。
——摘自方正证券宏观经济研究报告


热门话题1
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203.5亿元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203.5亿元,同比下降1.7%;实现营业收入78.07万亿元,同比增长2.3%。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利润同比下降1.5%,降幅较6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
光大证券: 7月受利润率改善推动,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继续收窄。结构上,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加快,是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回升的主因。其中,原材料行业利润同比增速大幅反弹,主要受益于“反内卷”政策推动原材料价格上涨;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放缓,则与“两新”政策效应减弱、“反内卷”清理落后产能、出口不确定性上升有关。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修复主要得益于“抢出口”以及“两新”政策加码带来量的改善,但受产能利用率下降影响,价格和利润率整体仍保持低位,企业仍处在“以价换量”阶段。但是,7月份随着“反内卷”政策逐步落地,对于投资端调控、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的效果陆续显现,制造业利润率迎来好转,未来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逐步调节,企业将陆续摆脱“以价换量”局面,企业盈利也将迎来曙光。
平安证券: 结构上看,得益于“反内卷”推进,大宗商品价格回升,部分原材料行业扭亏为盈;下游消费品制造板块利润降幅收窄,出口韧性存在支撑;装备制造多数子行业利润增速回落,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边际回升。另一积极信号在于,解决拖欠账款取得明显成效,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增速回落,将助力于企业现金流及M1增速的恢复。
申万宏源: 本轮工企盈利压力加大主因下游内卷式投资,导致刚性成本压力上升。7月,工企成本压力仍在历史高位,应收账款的回款周期也较长,“反内卷”政策效果有待进一步体现。往后看,刚性成本压力有望下行,叠加内需也在持续修复,预计企业盈利回升的长期趋势不变,但需关注上游价格“超涨”对企业盈利的负面影响。
浙商证券: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修复的持续性仍待有效需求加力,同时应推动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升。但短期内“反内卷”预计以控制增量为主,优化存量为辅,对工业利润增速的支撑或较为渐进,工业利润或以温和修复为主基调。结构上看,“两新”政策持续发力,新动能行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对利润增长贡献较为显著。
渤海证券: 综合而言,1—7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降幅的收窄,主要受利润率端的拉动。展望而言,8月高频数据显示,“反内卷”政策部署对价格端的影响未能延续,后续还需关注重点行业产能端的治理节奏;同时,8月极端天气的扰动并未完全消退,未来工企利润同比增速的改善还需稳内需、稳价格政策进一步加码。
财通证券: 中长期看,关注三类企业的结构性优势。一是能够出海或已经出海的企业,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海外市场份额、提升市占率。二是出海浪潮将增加对机床、设备、钢铁、工程车辆等资本品的需求,主营相关业务的企业或受益。三是对于需求在外且在推进“反内卷”的行业,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既能够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也能够将价格传导至下游,行业龙头企业或将从中受益。
热门话题2
上海优化调整楼市限购政策 外环外符合条件不限套数
8月25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明确,符合条件居民家庭在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提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通知》自2025年8月26日起施行。
方正证券: 第一,上海“825新政”出台,主要因当前楼市与居民购房端双重承压:二手房价格已连续25个月同比下跌,6月后跌幅进一步扩大,二季度起环比价格增速也持续下行;居民实际购房首付比例达68%,杠杆使用意愿较弱、信贷条件待优化;同时为跟进北京8月五环外限购放宽政策,契合“精准支持需求、促进职住平衡”的调控方向。第二,新政核心围绕三方面关键调整:限购上外环外彻底取消套数限制,沪籍无需额外社保、非沪籍社保满1年即可购买(含二手房),外环内仍保持非沪籍限购1套、社保满3年的原有政策,实现“郊区去库存、核心保稳定”;信贷与公积金端,商贷取消首套与二套利率区分,公积金最高额度提至184万(多子女家庭216万),且支持提取余额付首付;房产税对非沪籍首套免征,二套给予人均60㎡免税面积,降低新市民持有成本。第三,政策短期或带动外环外周度成交量环比增长,嘉定、松江等轨交成熟板块弹性最突出;中期能减轻改善群体还贷压力,释放改善与刚需购房需求,但同时也存在资金与需求从三四线向一线城市外溢的情况,从而加剧全国市场分化的可能。第四,此次新政属边际优化,尚未解决行业库存高压、购买力瓶颈等核心问题,但9月将进入地产政策强预期窗口,深圳大概率跟进松绑光明、龙岗等郊区限购,形成“京沪深”政策协同,且6月全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超8000亿元(环比增60%),房地产类专项债为后续收储提供资金支撑,建议关注地产板块,虽政策难快速推动行业止跌,但强预期可改善地产股流动性。
华泰证券: 8月以来,北京、上海相继出台地产新政,叠加资本市场逐步走强,有望加速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进程。我们更看好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核心城市复苏节奏,继续推荐具备“好信用、好城市、好产品”逻辑的“三好”地产开发商,分红与业绩稳健的头部物管公司,以及受益于香港资产重估逻辑的香港本地地产股。
申万宏源: 我们认为,我国广义住房需求已经见底,但量价并未如期进入正向循环,预判房地产总量仍将继续磨底,预计止跌回稳政策将进一步推出,并预计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已在底部拐点区域,并将领先筑底回升。同时好房子政策将开辟“新产品、新定价、新模式”的新发展赛道,将推动好房子渗透率更低的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改善,同时也将助力布局核心城市并打造好房子的优质房企率先进入底部拐点时刻,推动经营模式由金融业转向制造业,从而迎接PB-ROE的向上突破。
平安证券: 短期来看,本次上海政策优化有望提振市场信心,利于区域市场成交恢复,中长期来看,我们依旧强调淡化对短期市场整体及个别政策的关注,把握“核心区及好房子”正逐步止跌回稳的确定性,从中期维度拥抱受益行业趋势的优质企业。
数说
35万亿元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5.08万亿元,这是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
50.8%
国家能源局消息,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7亿千瓦,同比增长18.2%。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1亿千瓦,同比增长50.8%;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1%。
1.95万亿元
交通运输部消息,1至7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95万亿元,其中7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061亿元。
201.9万亿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1-7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9万亿元,同比增长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