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期刊

文学文艺

文化综合

美术界2025年4月第4期

我们怎么样欣赏传统中国画?(上)


  陈文璟 中国艺术研究院

  传统文化对人生的界定有四个方面:一为约,即克己,克制、约束自己,不能为欲望所控制;二曰恕,对自己、他人及诸事要有宽容的态度,恕的能量来自善良;三是简,生活方式要尽量简单,简,也可以理解为俭,简而又简,止于一,就是《大学》中说的“止于至善”;四乃敬,对人对己,对文化传统都要心存敬意,真诚相待。四个方面是递进的关系,总结起来就是“克己复礼,见贤思齐”。

  我之前讲了为什么要欣赏传统书画,总结来说,其实就是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要对祖先有足够的尊敬,而不是近百年来的一味否定!人知所由来,才能有所去,一个人不敬畏祖先,就没有过去,因此也就不会有未来,一个家庭是如此,一个民族更是如此。所以,真心感谢党和政府近年来提倡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等政策,可以说开百年来文化政策之先河,终于可以不用在批判的基础上学习传统文化。而能正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树立。传统书画,一如传统文化,一直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我们已经习惯舍近求远、舍本逐末,以至于物质上虽然有所发展,但人文精神的建设却日渐虚弱,乃至形成一种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健康成长,这是任何华夏子民都不会乐意看到的局面。前段时间,关于“写意画去哪了”,引起了社会性的轰动,其本质就是在问:为何要树立文化自信,要学会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建设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写意画就是文人画,文人画代表的就是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写意画其实一直都在,只不过不被重视、被刻意忽略,以至我们失去了欣赏它的能力而已。

  我在接下来的几期中就讲怎么样才能学会欣赏传统书画。三国时期的大学者曹植写过一些画论,其中有“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句,这大概是最早的书画专业的画论认知了,“存乎鉴戒”就是后来张彦远说的“成教化,助人伦”,因为鉴戒的目的肯定是成就后来之人,而非当时之人。常言说,当局者迷。迷者,有的人可能是主动的,比如桓温的“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有的人可能是被动的,比如袁崇焕被崇祯帝凌迟而死,有人欢呼。历史迷雾只有靠时间长河的冲刷才能变得清晰,为后人所鉴戒。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画以人传”的文艺精神,通俗点的说法就是“画如其人”。如果我们相信笔墨精神是写意的,那它必然来自真诚的情绪。书上说“至诚如神”“诚者,所以不自欺也”。可见,传统书画中的笔墨概念其实关联着画家真诚的人品,写意精神的核心由此也可以确定为真诚向善的本心。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看见小孩掉在井里,无论是谁,第一反应都是要救他,然后才是各种考量——个人能力,会不会是碰瓷,等等。孔子说:“人者,仁也。”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爱人,尤其是能爱弱者,不仅给予弱者生存的权利,更有尊重弱者和保护弱者的意愿和能力。如果人类世界也弱肉强食,那与动物世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恃强凌弱就是强盗所为。在书画艺术里,强调霸气,乃至视觉冲击效果者,就不属于传统书画。至于认可“笔墨等于零”者,更是连人类最基本的正义和文明传统都会罔顾。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你没有任何的文艺基础,但你想学会欣赏中国书画,那么必须要有基本的人类文明的意识,认可正义、自由、公平、公正等概念,并尽力践行,只有这样才符合写意精神,因为绘画本来就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所谓“全不似处不容易到耳”。

  因此,学会欣赏中国画的第一步,就是了解画家的本来面目。当然,认识一个书画家并不容易,你不能简单地从标签里认知,如同以前画廊界调侃某领导收受书画作品,只从办公桌的玻璃板下找秘书提供的名片,有这个人的名片,说明是有名的人,那就收,反之,不收。这侧面说明权力的傲慢,也说明“肉食者鄙”是一个跨越时代的真命题。普通大众没有容错的能力,所以对待书画欣赏要自力更生,要

  多方了解,尤其是对画家的了解也别流于表面。既然你与画家没有经济利益上的纠缠,那么你完全可以客观地去审视他的书画艺术,因为此时此刻,书画作品,或者是作者的情绪,其实也在审视你,是否同声相和,皆在一念之间。前一个念头和后一个念头之间的时间里,你的本心一定是真诚的。齐白石说的书画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其实就是在找这个前念和后念之间的本我。

  我还在读博士的时候,有同学约我们去他的工作室做客,一进门就看到一幅山水画,情商高的人会说这画真不错,智慧高的人会视而不见,只有一位同学脱口而出:“你怎么挂这么差的画在家里?”大家当时沉默不语,主人也很郁闷,只是白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他自己醒悟过来,也是尴尬不已。我们不去评价画的好坏,只是想说,一幅作品的好坏,在你真诚的本心照应之下,你喜欢它,还是不喜欢它,其实第一眼就已经做出了判断。王阳明说,这世间只是一个“理”字,你得了这个“理”,就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理,就是天理,天理就是道理,道理落实在笔墨上,就是写意。能写意、会写意的人一定尊重前贤,却不会盲从前贤,因为见贤思齐的意义在于成为前贤、超越前贤。

  很遗憾,很多人在学习前贤的路上失去了方向感,背弃了自己的本心,开始狂魔乱舞。网上有视频展示许多吼书的人的早期书法作品,也中规中矩,甚至功力相当深厚,可是为什么他们走向了传统审美的反面呢?虽然“道者,反之动”,但他们肯定不属于此列,他们不能读书明理,不能克己复礼,不能见贤思齐,总想学历史上那些走终南捷径的人,为欲望所控制,以为可以负天下人,却不知道历史的天空,总会有一双眼睛看着这个世界,总会有一双大手拨乱反正。

  总之,我们在审视绘画作品的时候,也会被绘画作品后面的作者审视,只有气味相投,才有可能互生喜悦,然后相互成就。铜臭的商人喜欢铜臭味的作品;高雅的文人喜欢高雅的作品;道德高尚的人喜欢清逸的作品。各取所需,互不干涉,这样的艺术市场也算正常。说艺术市场混乱的人,大概是为了牟利,失去了本心,于是高雅的想着铜臭,铜臭的假装斯文,道德的撕去了伪装,等等。因此,要想一切回到正轨,所有人,不仅画家,还有大众,都需要进行传统审美观的培养和学习,从不说假话、做一个好人开始。


陈玉圃/谁家岭上结木楼

期刊简介

       《美术界》是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美术期刊,创刊于1972年7月,至今已出版170多期。

过往期刊更多过刊..

美术界美术界
2025年8月第8期
美术界美术界
2025年7月第7期
美术界美术界
2025年6月第6期
美术界美术界
2025年5月第5期
美术界美术界
2025年4月第4期
美术界美术界
2025年3月第3期
美术界美术界
2025年2月第2期

阅读排行TOP10

品牌推荐

大理文化2025年10月第10期大理文化
2025年10月第10期
参花·下旬刊2025年10月第10期参花·下旬刊
2025年10月第10期
参花·上旬刊2025年10月第10期参花·上旬刊
2025年10月第10期
参花·中旬刊2025年10月第10期参花·中旬刊
2025年10月第10期
阅读时代2025年10月第10期阅读时代
2025年10月第10期
曲艺2025年9月第9期曲艺
2025年9月第9期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25年9月第9期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5年9月第9期
美术界2025年9月第9期美术界
2025年9月第9期
滇池2025年9月第9期滇池
2025年9月第9期
时代报告·奔流2025年9月第9期时代报告·奔流
2025年9月第9期
江南2025年9月第5期江南
2025年9月第5期
客家文博2025年9月第3期客家文博
2025年9月第3期
上海地方志2025年9月第3期上海地方志
2025年9月第3期
时代报告2025年8月第8期时代报告
2025年8月第8期
当代作家2025年8月第8期当代作家
2025年8月第8期
南风2025年8月第4期南风
2025年8月第4期
创作评谭2025年7月第4期创作评谭
2025年7月第4期
艺术广角2025年7月第4期艺术广角
2025年7月第4期
百家评论2025年7月第4期百家评论
2025年7月第4期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25年6月第6期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25年6月第6期
南腔北调2025年6月第1期南腔北调
2025年6月第1期
椰城2025年5月第5期椰城
2025年5月第5期
当代人2024年12月第12期当代人
2024年12月第12期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24年8月第8期老年教育·长者家园
2024年8月第8期
慈善2023年11月第6期慈善
2023年11月第6期
交大法学2023年3月第2期交大法学
2023年3月第2期
文化交流2022年12月第12期文化交流
2022年12月第12期
中国书画 2021年9月第9期中国书画
2021年9月第9期
岁月·醒狮国学2021年1月第1期岁月·醒狮国学
2021年1月第1期
贵阳文史2020年12月第6期贵阳文史
2020年12月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