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又到了杂志征订季。杂志是公器,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共同阵地,读者是我们最大的倚靠,我们怀着敬畏和感恩,撰写了征订启事和征订理由。所有的努力,都是期待您订阅支持,感谢您继续关注《牡丹》文学杂志!76年风雨兼程,76年辉煌华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砥砺奋进,共同书写了国家和...
王选,1987年生,甘肃天水人,现居兰州。曾获人民文学新人奖、华语青年作家奖、丰子恺散文奖、三毛散文奖、东坡诗文奖等奖项。出版《南城根:一个中国城中村的背影》《那些被光照亮的陌生人》《最后一个村庄》《青山隐》《彩虹预报员》《故乡那么辽阔,为何还要远行》《世间所有的路》,入选央视网年度文学类推荐书...
有次跟一群人吃饭,在座基本都是画家,且年龄多在五六十岁期间。席间闲聊,说及婚姻、家庭等。人们嘲笑其中一画家,说是怕老婆。老婆是三管,管钱管事管人。他卖画,是挣了钱的,但都在老婆手里攥着。家中事务,也一应由老婆掌管定夺。而他人呢,也是早请示晚汇报。有人说,你都快一糟老头了,老婆还有啥不放心的,给块...
评论:王春林,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委员,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八、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五、六、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有《王蒙论》《长篇小说的高度》《抉择的高度》《长篇的咏叹》等相关著述若干...
孙希彬,河南襄城人,现居河南平顶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莽原》《山西文学》《萌芽》《四川文学》等刊发表小说100多万字。1奉命去市老促会“跑会”,听到烈士名单的故事。故事是老促会会长讲的,说是五十年前,为执行中共中央“绾毂中原”的战略方针,新四军李先念部第五师在黄霖将军的指挥下,挺进沙...
刘子琳,1996年生,洛阳文学院第六届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小说《镜花水月》,散文诗集《陌上桑》,诗集《笔误阳关》,作品见于《牡丹》等刊。1“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我记不得他的样子。只记得,那天的雨下得很大。那把纸伞下,绵绵的细雨将天地同我们一起,缝在伞下。”窗外,急促的雨脚敲打着老旧的玻璃...
李达伟,1986年生,现居云南大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十月》《花城》《长江文艺》《天涯》《芙蓉》《山花》等刊。出版散文集《暗世界》《大河》《记忆宫殿》《苍山》《博物馆》等。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湄公河文学奖、三毛散文奖、白马湖散文奖、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云南文学奖...
《牡丹》文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元月,是洛阳市唯一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是新中国创办最早的文学杂志之一,至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20世纪80年代,《牡丹》杂志曾被中央媒体评介为“最受欢迎的青年文学刊物”,广为各地方图书馆、大中专学校图书馆收藏。现在的《牡丹》文学杂志以河洛文化为底蕴,贴近现实生活,突出地方特色,注重青春气息,追求新颖高雅,在各地各界拥有广大的读者,在港台及海外也有广泛的影响,是全国及海外华人了解洛阳、认识洛阳的重要窗口,是洛阳市一张当之无悔的“文化名片”。在省内外有广泛的影响。至今仍是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地市级期刊之一,连续保持着“河南省优秀期刊”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