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期刊

休闲娱乐

旅游摄影

摄影世界2025年10月第10期

故宫里的无声诗篇:迈克尔·肯纳的东方观照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作为中国最具文化象征意义的历史建筑之一,它不仅是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的重要场域,也不断吸引着全球艺术家前来进行影像创作。

  出生于英国的摄影师迈克尔·肯纳(Michael Kenna)正是其中一位。他以黑白影像闻名世界,其在北京拍摄的系列作品中,故宫无疑是最具分量的拍摄对象之一。不同于常见的旅游纪念图像,肯纳的故宫影像,不是“形”的记录,而是“气”的探寻;不是历史的外壳,而是时间的深流。他并未聚焦于故宫的政治象征,也未刻意强调其皇家威严,而是以摄影语言为载体,将一座喧嚣都市中的地标,转化为具有精神性的“心灵之所”。

  众所周知,肯纳的创作经常围绕“宁静”“禅意”与“时间”展开。他曾在多个访谈中提到自己对东方文化的倾慕,特别是中国古典哲思与日本的禅宗都对他影响巨大,这种精神性指向也深深植入其影像美学当中。对他而言,摄影并非“再现”,而是一种“显现”——显现出我们日常经验中常被忽视的、沉静的、隐秘的时间流动与空间情绪。


竹子和墙,故宫,北京,中国,2007年


从景山眺望故宫,作品2,北京,中国,2008年


从景山眺望故宫,作品1,北京,中国,2008年


盆景,故宫,北京,中国,2007年


故宫的树,作品2,北京,中国,2011年

  在他的故宫影像中,尤以《从景山俯瞰故宫,作品1》最具代表性。不同于常见的宏大构图来凸显对称布局,肯纳选择了一种近乎“隐退”的方式去处理视觉元素——浓厚的晨雾遮蔽了建筑细节,近景屋脊与远方现代城市的灯光并置,古今交错,现实与虚空交织,唤起一种难以言说的时间性。这种空间叠层 感,既不是纪实的真实,也不是虚构的幻象,而是一种“视觉沉思”,是影像在观看中的“显灵”。迈克尔·肯纳的摄影语言,离不开“时间”。他常年使用中画幅胶片相机,在日出前或夜色中,以极长时间的曝光来捕捉景物。这种拍摄方式令光影细腻柔和、细节模糊抽象,使画面脱离事件性与瞬时性,走向一种“时间的消融”。

  故宫系列作品也延续了这一风格。无论是御花园中偶然瞥见的树,还是宫墙映衬下葱葱的竹林,肯纳都通过长曝光的方 式,让人群消失、动态沉寂,使古建仿佛重新回到一种无人打扰的沉思状态。在他的影像中,故宫不再是承载王权叙事的物 证,而是具备灵性与气场的“空间个体”。这种处理方式,回应了“直接摄影”(Straight Photography)传统中的“客观现实”,却又在形式与意象上超越了纪实,以更具抽象化与精神性的图像语言,构建了一种现代的东方观看方式。在当代图像消费语境中,肯纳的作品常常被误解为“精致的黑白风光”,甚至被贴上“糖水片”的标签。这种看法忽略了其作品中的形式策略与美学指向。事实上,迈克尔·肯纳不仅继承了20世纪西方摄影美学传统,更通过对东方文化的内化与转译,将“直接摄影”推向了一个更具精神向度的当代表达阶段。


故宫的树,作品1,北京,中国,2007年

  迈克尔·肯纳早年深受尤金·阿杰(Eugène Atget)、比尔·布兰特(Bill Brandt)、哈里·卡拉汉(Harry Callahan)等人的影响。尤其是布兰特与卡拉汉,他们都在纪实与抽象之间寻找摄影语言的极限。而肯纳则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将其带入了更为诗性与冥想的地带。他的作品并不依赖事件或人物,而是以景为象、以构图为语,通过留白、模糊、对称与重复等形式手法,创造出一种与现实平行,却更具心理能量的图像空间。或许,最令人动容的,正是这位西方摄影师在东方文化语境中的“谦卑姿态”。他未试图“诠释”或“解读”中国,而是“靠近”并“共处”。肯纳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并不想将一个地方定义为‘我的’,我只是作为访客,与之短暂相遇。”这种“非占有式”的观看方式,使他的中国影像摆脱了“他者凝视”的风险,也使他的故宫系列,在视觉层面上呈现出某种“无为而为”的东方哲学特质。日出前在景山的雾气中,黄昏下人潮涌动的故宫御花园,肯纳用慢门与黑白,写下了一首视觉的俳句,也在西方摄影传统中,为东方文化的感知方式写下了一页静谧诗篇。

  在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之际,回望迈克尔·肯纳镜头下的紫禁城,我们仿佛也重新获得了一种观看这座古建的方式:不再是游客视角的猎奇,不再是标签化叙事的重述,而是一种静谧而充满诗意的凝视与思考,是一场关于时间、空间、文化与感知的深度对话。摄影,从来都不是机械地复制现实。正如肯纳的作品所示——好的摄影,是在现实之上,建立精神的空间。而故宫,这座古老的宫殿,在他镜头的时间与光影中,再一次活了过来。


竹子与门框,故宫,北京,中国,2007年


安静的角落,故宫,北京,中国,2007年


屋脊和树,故宫,北京,中国,2008年


故宫的墙,北京,中国,2007年



迈克尔·肯纳(Michael Kenna)

  英国知名摄影家,以黑白摄影闻名于世。其摄影作品已在世界各地画廊和博物馆举办近数百场个人展览,并被一百多家机构永久收藏。(肖像照片
©Song Xiangyang)

期刊简介

       《摄影世界》创刊于1956年,其前身是内部刊物《摄影技术参考资料》。1982年1月正式更名为《摄影世界》。作为新华通讯社主办的知名品牌杂志,是中国摄影界历史悠久、具有权威影响力的精美月刊。《摄影世界》着重介绍国内外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的佳作、拍摄体会以及实用的摄影技术和技巧。同时, 全面跟踪数码影像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报道和介绍最新的摄影器材。《摄影世界》一贯突出表现其“世界 性”的风格特点,重点介绍海外的摄影创作风格、技法等实用信息,保持其专业性、可读性、实用性、权威性、 服务性和时尚性等特色。

过往期刊更多过刊..

摄影世界摄影世界
2025年9月第9期
摄影世界摄影世界
2025年8月第8期
摄影世界摄影世界
2025年7月第7期
摄影世界摄影世界
2025年6月第6期
摄影世界摄影世界
2025年5月第5期
摄影世界摄影世界
2025年4月第4期
摄影世界摄影世界
2025年3月第3期

阅读排行TOP10

品牌推荐

摄影世界2025年10月第10期摄影世界
2025年10月第10期
摄影之友2025年10月第10期摄影之友
2025年10月第10期
旅游会展2025年10月第10期旅游会展
2025年10月第10期
大理文化2025年10月第10期大理文化
2025年10月第10期
中国旅游2025年10月第10期中国旅游
2025年10月第10期
青岛画报2025年10月第10期青岛画报
2025年10月第10期
畅游行2025年10月第10期畅游行
2025年10月第10期
旅读2025年10月第10期旅读
2025年10月第10期
度假旅游2025年10月第5期度假旅游
2025年10月第5期
照相机2025年9月第9期照相机
2025年9月第9期
色彩2025年7月第7期色彩
2025年7月第7期
宁夏画报 2025年6月第6期宁夏画报
2025年6月第6期
布达拉2025年6月第6期布达拉
2025年6月第6期
旅游世界 2024年12月第12期旅游世界
2024年12月第12期
阿拉宁波2024年3月第3期阿拉宁波
2024年3月第3期
青岛画报·今日青岛2023年12月第6期青岛画报·今日青岛
2023年12月第6期
中国花卉报2023年2月第4228期中国花卉报
2023年2月第4228期
中国温泉旅游2023年2月第2期中国温泉旅游
2023年2月第2期
青岛画报·新青岛2022年9月第5期青岛画报·新青岛
2022年9月第5期
海峡旅游2022年7月第7期海峡旅游
2022年7月第7期
旅游2021年12月第12期旅游
2021年12月第12期
影像视觉 2021年12月第12期影像视觉
2021年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