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期刊

休闲娱乐

旅游摄影

青岛画报2025年10月第10期

从哲学到笔墨


  青岛的山是墨色的沉稳,海是宣纸的开阔,这份刻在城市骨血里的气韵,恰好成了张逸之笔墨的底色。作为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市南区琴岛书法家协会主席,他与书法的羁绊从少年时的一笔一画萌芽,在山东大学哲学系的理性思辨中扎根,到让山海气质融入笔墨的地域书风实践,再到以教育守护书法薪火。张逸之的书法之路,自始至终都与青岛的文化脉络紧紧相连。

融汇思辨,从哲学到笔墨

  张逸之与书法的缘分,始于年少时的热爱。但真正让这份兴趣扎根的,是在他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之后。他一边主修哲学,一边抽出大量时间投入书法,不仅加入学校书法社团组织活动、办展览,还受教于当时山东书法大家蒋维崧、孙坚奋等先生,眼界逐渐开阔。

  “80年代正好是全国书法热潮兴起的时候,接触了很多新观念、新研究成果,原来朴素的练字想法慢慢变了。”张逸之坦言,哲学专业的训练让他习惯用理性视角审视书法:“过于理性会让字刻板,完全感性又容易失序,我一直在找两者的平衡。”这种平衡,在他拜入青岛魏碑名家高小岩门下后愈发清晰。因痴迷青岛平度天柱山魏碑,他正式拜师高小岩,“魏碑里既有篆隶的古意,又有草书的灵动,这种‘综合感’特别对我胃口。”


隶书《永遇乐》


对碑帖拓片的研究体悟,为张逸之的作品风格注入了强烈的金石气息。


草书自作诗《甲辰抒怀》


楷书《李白蜀道难》

  此后,他的书法风格逐渐成型:一方面深耕传统,从甲骨文、金文里挖掘“文化源头的神秘性”,让作品承载民族文化基因;另一方面主攻行草,借笔墨流露情感,“行草是最能表达情绪的书体,写的时候要‘忘我’,让技法成为肌肉记忆,情感才能自然流淌”。近年,他还探索当代水墨,将书法的线条核心融入抽象表达,“提取中国的水墨精神、汉字的线条意识,让作品既有中国文化内核,又能和国际艺术对话。”

  如今,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权威展览,学术论文获全国第七届书法学术讨论会三等奖,还曾在多国举办书法与水墨展,作品屡被收藏。这份成绩,正是他“理性与感性并重”的最好注脚。

扎根山海,从传统到当代

  “青岛的山稳、海阔,这种气质不知不觉会融进笔墨里。”聊起青岛对自己创作的影响,张逸之语气里满是认同。在他看来,青岛地域书风的核心,曾被原市书协主席范国强精准概括:“雄强、苍深、开放、包容”,而这八字特质,恰是城市历史与地理的缩影——既有齐鲁文化的底蕴,又有海洋文化的开放,还曾因历史原因融入外来元素,“天生就是多元互动的城市,书法风格也不该刻板”。

  为了让这份地域特质落地,张逸之和同道们做了不少尝试:定期举办以“山海”为主题的书法展,邀请有诗词功底的创作者自作诗词,再用书法呈现;整理青岛历代名人的诗词文赋,以笔墨重现城市记忆;创作时有意调整风格,“写山海主题,就会往大气、雄强的方向靠,让字里行间有海的开阔、山的沉稳”。

  他的水墨作品里,这种地域感更明显:“站在海边看浪,那种韵律会变成笔下的节奏;走在老城区,德式建筑与中式元素的融合,会让我思考如何在水墨里加现代构成。”比如他参加“艺术北京”博览会、上海艺博会的水墨作品,用抽象线条表现山海意境,“既有青岛的‘海气’,国外观众也能感受到东方水墨的魅力”。

  在他看来,地域书风不是“束缚”,而是“根脉”:“只有扎进本地文化,书法才有辨识度,才能在全国书坛立住脚。”

肩负使命,从创作到育人

  除了创作,张逸之另一重身份是书法教育者。从早年在青岛参与组织年轻书家学习小组,到如今坚持教学,他的教育理念很明确:“要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艺术鉴赏力,既要懂理论,也要会用多种书体的技法。”

  在他看来,书法的价值远不止于技艺传承。“书法培养的是一种向内走的力量,能帮助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安静与自省。”这些年,他见证了青岛市民对书法态度的变化:早年相对于青岛艺术学习偏重音乐的氛围,书法学习算是一种自然朴素的选择;后来书法热起来,书法班一位难求;疫情后,学习书法的热度有所回落,但这反而是一种“调整”——筛选出来的是真正喜欢的人。

  对于青岛艺术的未来,张逸之抱有清晰的期待:“青岛艺术目前是走在‘从高原到高峰迈进的路上’。整体水平不错,但仍缺乏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与作品。”他呼吁青岛艺术界既要“守正”,也要“创新”,既要扎根传统,也要具备国际视野;同时,社会应给予艺术家更多支持,尤其是对独立探索的年轻创作者。“青岛有条件成为一座有艺术标识的城市,但这需要时间、耐心与系统性的推动。

  从少年习书到中年成家,从个人创作到地域书风构建,张逸之始终在笔墨中寻找自我与时代的对话。他的艺术之路,既是对传统的敬畏,也是对未来的开拓。正如他所说:“书法不只是写字的艺术,它是一座桥,连接过去与未来、个人与城市、中国与世界。”在青岛这片山海相拥的土地上,张逸之仍在用笔墨,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篇章。


在书法篆刻的全面研究教学中,张逸之致力于传达艺术的通感。

期刊简介

       《青岛画报》于1992年创刊,前身为1985年创刊的《信息画报》,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青岛画报编辑部编辑出版,是青岛市惟一的一份铜版纸全彩印画报,期发行量高达6万份,在全国省市级画报类期刊中名列前茅。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山东高端期刊第一品牌”。 《青岛画报》采用大16开版式,每期108个页码,每月5日出版发行。“创新生活·享受人生”是《青岛画报》的办刊宗旨。内容以都市生活为主,聚焦旅游、文化、历史、时尚,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独有的图片资源优势画说青岛、画说生活。

过往期刊更多过刊..

青岛画报青岛画报
2025年9月第9期
青岛画报青岛画报
2025年8月第8期
青岛画报青岛画报
2025年7月第7期
青岛画报青岛画报
2025年6月第6期
青岛画报青岛画报
2025年5月第5期
青岛画报青岛画报
2025年4月第4期
青岛画报青岛画报
2025年3月第3期

阅读排行TOP10

品牌推荐

摄影世界2025年10月第10期摄影世界
2025年10月第10期
摄影之友2025年10月第10期摄影之友
2025年10月第10期
旅游会展2025年10月第10期旅游会展
2025年10月第10期
大理文化2025年10月第10期大理文化
2025年10月第10期
中国旅游2025年10月第10期中国旅游
2025年10月第10期
青岛画报2025年10月第10期青岛画报
2025年10月第10期
畅游行2025年10月第10期畅游行
2025年10月第10期
旅读2025年10月第10期旅读
2025年10月第10期
度假旅游2025年10月第5期度假旅游
2025年10月第5期
照相机2025年9月第9期照相机
2025年9月第9期
色彩2025年7月第7期色彩
2025年7月第7期
宁夏画报 2025年6月第6期宁夏画报
2025年6月第6期
布达拉2025年6月第6期布达拉
2025年6月第6期
旅游世界 2024年12月第12期旅游世界
2024年12月第12期
阿拉宁波2024年3月第3期阿拉宁波
2024年3月第3期
青岛画报·今日青岛2023年12月第6期青岛画报·今日青岛
2023年12月第6期
中国花卉报2023年2月第4228期中国花卉报
2023年2月第4228期
中国温泉旅游2023年2月第2期中国温泉旅游
2023年2月第2期
青岛画报·新青岛2022年9月第5期青岛画报·新青岛
2022年9月第5期
海峡旅游2022年7月第7期海峡旅游
2022年7月第7期
旅游2021年12月第12期旅游
2021年12月第12期
影像视觉 2021年12月第12期影像视觉
2021年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