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期刊

休闲娱乐

旅游摄影

青岛画报2025年10月第10期

以工笔绘烟火,以初心守传统


  在当代画坛,工笔人物画领域始终涌动着传承与创新的力量,而王志东的名字,正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存在。他以细腻笔触勾勒生活百态,凭借一系列亮眼成绩走出了独特的艺术路径: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师从名家;作品屡次斩获“全国青年美展”“全国中国画展”等国家级重要展览的最高奖项;27岁便跻身中国美术家协会,多幅佳作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作为青岛画院最年轻的画家,他的成就令人瞩目。但光环之下,真实的王志东有着怎样的艺术坚守?他笔下那些充满温度的作品,灵感又源自何处?答案或许就藏在他质朴的画室里,藏在每一根勾勒生活的线条、每一抹承载情感的色彩中。




《鱼梁人家》69x42cm 2025年 纸本

科班筑基,从兴趣到专业

  王志东与绘画的缘分,始于小学时的美术兴趣班。“三四年级跟着专业美术老师画石膏像、练写生,才算真正摸到了美术的门。”他回忆道。初中时,他把课余时间都投入美术班,练素描、水粉;初中毕业考入天津市美术中学,再到天津美术学院本科、研究生连读——这条“科班路”上,他师从著名人物画家何家英、刘泉义教授,接受了系统且严格的学院派训练。

  “学院派对我是决定性的影响。”王志东坦言,老师的指导让他少走了许多弯路。工笔人物画技法性极强,从起稿、过稿、白描,到石色与水色的搭配、正反嵌色的技巧,都是在学校里逐一吃透。而真正让他的创作有了“厚度”的,是对传统壁画的深入研究。研究生期间,他跟着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赴敦煌莫高窟、新疆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等地临摹,在洞窟里一待就是一个月。“唐以前的纸绢本真迹少,但石窟壁画、墓室壁画是‘活化石’,勾线的力量、用色的逻辑、构图的巧思,都透着传统艺术的精髓,对我现在的创作启发太大了。”


《墨染黄山》 69x42cm 2025年 纸本


《承德围场钓鱼台湿地公园》 45x70cm 2023年 纸本


《鄂尔多斯-凤凰山墓室壁画》 王志东(与桑蕾合作) 120cm×180cm


《家园》纸本 2007年180x270cm


《克孜尔38窟-2-1》51cm×81.5cm


《黄山道中所见》 69x42cm 2025年 纸本

  2010年,王志东来到青岛画院,身份从学生转变为专职画家。“天津的工笔人物画体系完备,从纸张到材料都讲究;而山东受儒家文化影响,擅长‘大山大水、大人物、大题材’,就连年画风格都不一样。”但这种地域文化差异没有成为创作的阻碍,反而为他的思考与创作提供了更多养分,“艺术需要交流融合,不同风格碰撞才能生出新东西。”

笔墨求真,从传统到生活

  翻阅王志东的作品,便会发现他画中的人物大多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我喜欢朴素、真实的东西,这些人身上有烟火气,特别能打动我。”工地里的工人、山村的村民都是他画作的中心。他提到自己钟爱的法国画家米勒,“米勒在画乡下农民,眉眼或许模糊,但那种悲悯的情感很真。我画身边人,也是想留住这份真挚。”

  “线”作为中国画艺术的根本语言,在王志东的创作既是表现的语言,也是画作的灵魂。王志东认为,工笔人物画没了线,就像没了骨架。无论是人物的五官、衣纹,还是山水画的肌理,都是依靠“线”才“立得住”王志东画作中的线条,既有着学院派训练出的严谨,又融入了敦煌壁画的厚重与新疆石窟壁画的洒脱,一笔一画间,既有造型的精准,又有情感的温度。

  除了工笔人物,王志东也常画山水写生。青岛画院每年两次的写生活动,他从不落下。崂山、泰山,或是西部的雪山,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山水画能用毛笔直接表达想法,半天一天就能出稿,不像工笔画要耗时一两个月。”他笑着说,自己画山水偏爱纯墨,“传统水墨画讲究‘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只用墨就能把山水的层次和意境画出来,这种简洁纯粹,很合我心意。”笔随心动,这种单纯、坦率的画作表现如同王志东的性格写照。成都画院画家卢贞也评价他的作品:“没有照片式的僵化,多了生活应有的灵动,单纯而不单薄,简净又不失丰腴。”


《赤峰玉龙沙海》 23x138cm 2023年 纸本


《莫高窟晨韵》 45x135cm 2024年 纸本


《复兴》 188x205cm 2020年 纸本
赤子之心,担责任于行间

  除了专职画家的身份,王志东还负责青岛画院美术教育部的工作。这些年,他参与了不少公益活动,到敬老院送画、进社区和居民交流,把自己的专业所长变成温暖他人的力量。他说得实在,“和工人聊天,看老人拿到画时的笑脸,这种满足感比拿奖还真切。”

  尽管年轻时就屡获大奖——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最高奖、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最高奖、天津市最具潜力青年艺术家金奖,27岁就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但王志东始终保持着低调沉稳的心态。“画画的初衷不是为了获奖,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想法。”他说,参展对他而言更像是“和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看别人的作品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黄岳西海 》69x42cm 2025年 纸本


《雾锁黄山》 69x42cm 2025年 纸本

  面对现在的新媒体浪潮,王志东并不排斥:“以前看博物馆的画得跑很远,现在用手机就能看高清图,找资料方便多了,这是对创作的补充。”但他也坚持,自己的创作根脉始终在传统与生活里。对于年轻画家,他的建议很实在:“先找到自己的兴趣,把兴趣放大成天赋;然后坐得住,多看书、多写生,从量变到质变。画画不是为了追求名利,是为了倾诉内心——这就够了。”

  如今,王志东扎根岛城已整整十五个年头。在这片兼具山海气质与人文温度的土地上,他既未被光环裹挟,也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始终以一颗纯粹的赤子之心,在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回望传统、扎根生活,最终用凝练洗达的线、清雅洁净的色,把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虔诚化作作品,静静诉说着他的艺术理解:画如其人,艺术的真谛,从来都在内心的纯粹与对生活的真诚里。

期刊简介

       《青岛画报》于1992年创刊,前身为1985年创刊的《信息画报》,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青岛画报编辑部编辑出版,是青岛市惟一的一份铜版纸全彩印画报,期发行量高达6万份,在全国省市级画报类期刊中名列前茅。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山东高端期刊第一品牌”。 《青岛画报》采用大16开版式,每期108个页码,每月5日出版发行。“创新生活·享受人生”是《青岛画报》的办刊宗旨。内容以都市生活为主,聚焦旅游、文化、历史、时尚,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独有的图片资源优势画说青岛、画说生活。

过往期刊更多过刊..

青岛画报青岛画报
2025年9月第9期
青岛画报青岛画报
2025年8月第8期
青岛画报青岛画报
2025年7月第7期
青岛画报青岛画报
2025年6月第6期
青岛画报青岛画报
2025年5月第5期
青岛画报青岛画报
2025年4月第4期
青岛画报青岛画报
2025年3月第3期

阅读排行TOP10

品牌推荐

摄影世界2025年10月第10期摄影世界
2025年10月第10期
摄影之友2025年10月第10期摄影之友
2025年10月第10期
旅游会展2025年10月第10期旅游会展
2025年10月第10期
大理文化2025年10月第10期大理文化
2025年10月第10期
中国旅游2025年10月第10期中国旅游
2025年10月第10期
青岛画报2025年10月第10期青岛画报
2025年10月第10期
畅游行2025年10月第10期畅游行
2025年10月第10期
旅读2025年10月第10期旅读
2025年10月第10期
度假旅游2025年10月第5期度假旅游
2025年10月第5期
照相机2025年9月第9期照相机
2025年9月第9期
色彩2025年7月第7期色彩
2025年7月第7期
宁夏画报 2025年6月第6期宁夏画报
2025年6月第6期
布达拉2025年6月第6期布达拉
2025年6月第6期
旅游世界 2024年12月第12期旅游世界
2024年12月第12期
阿拉宁波2024年3月第3期阿拉宁波
2024年3月第3期
青岛画报·今日青岛2023年12月第6期青岛画报·今日青岛
2023年12月第6期
中国花卉报2023年2月第4228期中国花卉报
2023年2月第4228期
中国温泉旅游2023年2月第2期中国温泉旅游
2023年2月第2期
青岛画报·新青岛2022年9月第5期青岛画报·新青岛
2022年9月第5期
海峡旅游2022年7月第7期海峡旅游
2022年7月第7期
旅游2021年12月第12期旅游
2021年12月第12期
影像视觉 2021年12月第12期影像视觉
2021年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