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解决盈亏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到题中的不变量,以不变量为突破口进行解题。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题吧!
例题1 第三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秋游,全校师生要乘车前往目的地,学校租了几辆大型客车。在安排师生乘车时发现,如果每辆车乘坐45人,会有10人没办法乘车;如果每辆车乘坐40人,剩下的人刚好可以坐满1辆车。学校一共租了多少辆车?全校师生一共有多少人?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白无论怎么乘车,全校师生的总人数是不变的。题中“剩下的人刚好可以坐满1辆车”换成熟悉的表达方式为“还剩下40人”。
两种乘车方式,每辆车乘客的人数差为45-40=5(人),剩余人数的差是40-10=30(人),即每辆车少乘坐5人后剩余了30人,可以求出,学校一共租了30÷5=6(辆)车。
全校师生一共有40×6+40=280(人)。
例题2 公司组织员工团建,租了几辆车,原来计划每辆车安排30人乘坐,剩余3人使用公司的商务车前往目的地。但临近出发时,有一辆租来的车坏了,临时改为租来的车每辆乘坐34人,剩余5人使用公司的商务车前往目的地。原来公司租了多少辆车?参加公司团建的一共有多少人?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白无论怎么乘车,参加公司团建的人数是不变的。
本题中两种乘车方案里车辆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不利于理解题意,将题中条件换成我们熟悉的表达方式就好理解了。原条件为“原来计划每辆车安排30人乘坐,剩余3人”可以改为“减少一辆车后,每辆车安排30人乘坐,剩余33人”,这样一来,两种乘车方案的车辆就一样多了。
减少一辆车后,两种乘车方案中,每辆车乘客的人数差为34-30=4(人),剩余人数的差是33-5=28(人),即每辆车少乘坐4人后剩余了28人,可以求出,去团建用车的数量是28÷4=7(辆),也就是原来公司租了7+1=8(辆)车。参加公司团建的一共有30×8+3=243(人)。
小朋友,若题中已知信息与常见的描述方式不一样,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便于理解题意。这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