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在北京划船的好去处,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北海公园。我的理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中所唱的“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写的就是在北海公园泛舟的场景。作为音乐记忆,只要人们一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就会想到北海公园,一到北海公园就想唱起这首歌。今年恰逢北海公园开放100周年,也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诞生70周年,笔者查阅有关背景资料,从当年参与这部影片和插曲创作的艺术家的回忆中,追溯歌声里的北海记忆。
场景在北海
1955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中国首部反映现实生活的儿童片《祖国的花朵》上映。影片以儿童的视角,自然朴实的叙事,向观众诠释了新中国首都少年儿童崭新的精神风貌。影片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唱遍了大江南北。而影片中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段落,当属少先队员在北海公园泛舟的片段。剧作家林蓝在同名文学剧本第八章“杨志平叔叔的来信”中是这样描写的:
清晨的北海。
朝阳映照着高耸入云的白塔,映照着显露在绿树丛中的亭阁,映照着雕花的玉石栏杆……清晨的风,带着远处的隐约的歌声,越过水面,把宁静的北海唤醒来。

北海公园 摄影 禾页
歌声逐渐清晰,在海的彼岸,在五龙亭上,五甲的同学们正在做“猜领袖”的游戏。
……
在圈子稍远处,江林、李相仁等一群男同学靠亭栏杆站着。他们紧张地注视着自对岸划过来的三只船——冯老师带最后一批同学到五龙亭上来。
纹波微漾的水面上,三只船逐渐近了,近了。
划到最前面的一只是杨永丽划桨。全船的人都紧张地注视着紧跟在她后边的梁惠明的船只,不停地小声向杨永丽说着:
“快!快!赶上了……”
杨永丽迅速地划着双桨……
梁惠明规律地搬动着双桨……
刘菊的船左一歪右一斜地直打转转。
影片中除了有拍摄少先队员奋力划船的画面,我们还可以在当年的电影片段中看到北海公园内外的代表性场景,如从南门向北拍摄的北海公园的“永安桥+白塔”经典组合、陟山桥、太液池、五龙亭,还有景山公园内被誉为“京华揽胜第一处”的万春亭等。
这段在北海公园太液池划船的戏堪称全剧的点睛之笔,即便过去多年,当年的拍摄过程仍被津津乐道。片中杨永丽的扮演者张筠英后来回忆说:“深秋时节,北京小学的同学们在北海划船后,要到五龙亭靠岸。可是,此时狂风骤起,又冷又猛。杨永丽他们怎么用劲也划不到预定地点,拍了几次也不成功。这时,摄制组的几位叔叔喝了几口酒,脱去外衣,跳入湖中,在船尾悄悄推着船靠岸。上岸时,他们的身上冻红了,牙齿颤得咯咯响。”对此,影片导演严恭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人们都穿上棉衣的时候,我们还要在北海公园补拍夏景,所有的女孩子都要穿着短袖衫和裙子,但她们却都有极强的敬业精神。”“我忘不了深秋天气跳下北海推船的小伙子们。”
创作出北海
说到影片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就自然要谈起它的词曲作者——当年27岁的乔羽和33岁的刘炽。这次合作让二人成为完美搭档。
谈及在北海公园找到的创作灵感,乔羽回忆说:
那年我27岁,在中国剧本创作室工作。严恭导演认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歌由我来完成最合适,一是在年龄上与少年儿童较接近,二是我创作发表的《龙潭的故事》《果园姐妹》《森林宴会》《阳光列车》等七八部儿童题材的剧作已受到小朋友的喜爱。严恭导演找到我说:“花朵在春天里开放,我们的祖国已迈出春天的步伐,要把一种美妙的开始写出来。”
当时我以一种近乎陶醉的心情接受了任务,可之后却被一阵阵燥热煎熬着。一连几天毫无灵感,干脆放放再说吧。
一天,我和热恋中的女友佟琦在北海公园租了条小船,和过队日的少先队一起在湖上泛舟。忽见有一船孩子向我们划来,他们悠悠然划桨的神态,小船儿推浪而行的憨态,瞬间打开了我的灵感之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对,对,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佟琦问:“你这是怎么啦?”我说:“快上岸,歌词来了!”我拉着佟琦连蹦带跳地来到一片绿草地上,掏出个小本子赶紧写起来: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让我们荡起双桨》就这样在北海公园诞生了,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歌词创作生涯也开始了。
曲作者刘炽在接到创作任务时说:“他(指乔羽——笔者注)写的词里其中一首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很美,我的旋律一定要把那荡漾在水中的美妙幸福感觉活灵活现出来啊。”为了让刘炽顺利完成歌曲旋律的创作,导演严恭、副导演苏里专门带他体验在水上划船的感觉。对此,刘萤萤所著《灵魂的旋律:我的父亲刘炽》中这样记载歌曲的创作过程:
爸爸从小有两怕:第一怕鬼、第二怕水。他不会游泳,常说自己是旱鸭子,水一到膝盖就感觉晕乎乎的。
“刘炽叔叔,赶快上来啊!”
孩子们在叫,爸爸硬着头皮上了船。一开始还紧紧地把着船舷,但是看着孩子们活泼天真,毫无惧怕地荡起双桨,嬉笑欢乐,他的童心立刻被唤起,完全忘记了心里的嘀咕,一起跟他们打起水仗,比赛谁划得最快。他把自己带的笛子拿出来开始即兴吹了起来……孩子们继续荡着双桨,玩着玩着,他居然把鞋子脱掉,双脚伸入水中感受那清凉的湖水……这时候爸爸突然脑海里涌出那清澈的旋律——
“快靠岸!快把船靠岸!”他急呼出来。
“我的旋律出来了,我得赶紧把它记下来!”
“你们继续划继续玩吧,我马上就写,写好后给你们唱,喜欢就留下来,不喜欢就再写!”
爸爸从裤兜里拿出随身带着的小本和笔,把脑海里飘出的旋律迅速地写到了小本上,二十分钟很快过去了,主旋律和重唱的部分都完成了……听着他们的嬉笑声,自己连唱几遍,再次修改,完成。
乔羽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追寻刘炽和他的旋律》一书的序中这样评价与刘炽的合作:“有采访者问我:在你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你认为使你感到最得意最幸运的事情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从来没有什么得意之处,就歌词创作而言,使我不仅引以为幸而且引以为荣的是,我在20世纪50年代遇上了天才的作曲家刘炽同志。”后来二人还合作过《我的祖国》《祖国颂》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对此,乔羽回忆说:“这段因缘不仅成为我终生最美好的记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的写作兴味,使我对歌词这个文学领域中最简短的体裁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愿意投身其中,一窥究竟。在和刘炽相识以前,我也写过一些歌词,但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会一生以此为业……与刘炽合作之后,情况便大有不同了。”
歌声唱北海
谈起排练录制《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故事,原中央少儿广播合唱团领唱、歌曲原唱刘慧芳回忆说,当时合唱团为了让大家进入状态,专门组织孩子们去北海公园划船,感受氛围。最终录音的时候经过了反复打磨。
从音乐的角度看,这是一首领唱加二部童声合唱的优美抒情的少儿合唱歌曲,采用c小调式,主歌加副歌的单二部曲式结构。主歌为上下句结构的对比乐段,副歌是一个独立乐句。前奏部分出现的弱起节奏是歌曲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型,表现出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在第一乐段开始处,这种节奏型稍加变化,在平缓流畅又错落有致的音型连接中,营造出一种平静、安宁的氛围,表现了孩子们泛舟湖上,陶醉于碧波荡漾的湖面美景时的喜悦心情。第二乐段为副歌,由两个短小的乐句构成,使用前紧后松的节奏,形象地塑造了孩子们齐心协力、从容划桨、歌声伴着小船前行的美丽图景。最后,歌曲在慢速变化再现的乐句中结束,首尾呼应。这首歌以小调起,中间转入大调,结尾处又落脚在小调上,全曲实现了大小调的完美融合,旋律富于歌唱性,融叙事性和抒情性于一体,音域适合儿童演唱。歌词对北海公园代表性场景虽是点到为止,但都极为传神,尤其是动词用得到位,比如“荡起”“推开”“倒映”“环绕”“飘荡”“吹来”。三段歌词内容层层递进,特别是第三段最后“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一句,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表达了少年儿童对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主动思考。据说,当时刘炽同时创作了两个版本的曲子,除了现在我们听到的“四二拍”版,还有一个“四三拍”的版本。后来大家认为,还是“四二拍”的好,节奏更像划船。
随着电影的放映,影片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很快在全国流行起来,成为儿童歌曲的经典之作,并入选中小学音乐教材,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1980年,电影《祖国的花朵》和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时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2009年,《让我们荡起双桨》入选由中宣部等十部委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2019年6月,又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让我们荡起双桨》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今天,当新时代的青少年儿童泛舟于北海公园的太液池上,仍会不自觉地哼唱起这段旋律。北海公园因此成为无数来北京旅游者心之向往之地。能在太液池上来一次划船体验,已成为青少年心中的梦想。这不能不说是这首歌曲魅力的延续和影响。衷心祝愿百年北海在新征程继续书写华美的乐章,留住时代的音乐记忆。
编辑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