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期刊

家庭生活

婚姻情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2025年9月第9期

安徽抗日战场上的新四军将领


  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危难关头,安徽大地见证了无数共产党人的热血担当。 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这片沃土之际,他们怀着“为民族解放而战”的信念,组织队伍奋起抗争,挥军东进,开辟敌后游击战场,揭开安徽抗战的新篇章,让江淮大地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坟墓。 彭雪枫、罗炳辉、张云逸、谭震林……正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彭雪枫

人物简介:

  彭雪枫(1907-1944),河南省镇平县人。 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杰出指挥员、军事家。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出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等职务,领导开辟和巩固淮北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新四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认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毛泽东、朱德称他为“中华民族英雄, 共产党人好榜样”。

彭雪枫创建骑兵团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一支部队在淮北平原大显神威,令日伪顽闻风丧胆,这就是彭雪枫创建的新四军四师骑兵团。

  彭雪枫组建骑兵的构想酝酿已久。早年他曾在大青山练习骑术,深知骑兵之利,1940年6月,新四军在新兴集遭敌快速突袭,更使他痛感平原作战亟需机动力量,遂果断成立师属骑兵连及旅团骑兵分队。他认为“论勇敢,顽不如我;论快速,我不如顽”,故决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此后,彭雪枫又决定,集中分散在各部队的骑兵,组建一支独立的骑兵部队。1941年8月1日,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在淮北正式组建。彭雪枫为骑兵团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亲自给战士们讲课,做骑兵战术示范,并亲自为骑兵设计了一种集各家所长、更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新式马刀。这种刀身细长、刀背轻薄、锋利便捷的马刀,被战士们称为“雪枫刀”。

  1942年夏,大批日军步兵、骑兵外出抢粮,第四师骑兵团闻警出击。首次投入实战,“雪枫刀”就大显神威,300多名日军被骑兵团砍倒大半,骑兵团大胜而归。此后,骑兵团更是不负众望,在淮北平原上纵横驰骋,屡建奇功,成为新四军平原机动作战的一柄利刃。

后人讲述红色家风

  彭雪枫将军之子彭小枫说:“父亲和他们那一代人有一个共同特点,无论环境多艰苦、战斗多紧张,总要挤出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以此充实自己、补充自己,唯此才能打胜仗!”

  彭小枫说:“克己奉公是父亲一以贯之的人生信条。”红军时期,成立陕甘支队,彭德怀任支队司令,毛泽东任支队政委,下辖 3个纵队,彭雪枫任二纵队司令。“父亲到了那样高的位置,晚上仍不休息,借着月光带领战士打草鞋。”


罗炳辉

人物简介:

  罗炳辉(1897-1946),云南省彝良人,中国工农红军、新四军高级将领。 抗战时期,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第二师副师长(后任师长)、 新四军第二副军长等职,开辟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认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36 位军事家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正派耿直”,是“战争经验丰富, 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的战士。

罗炳辉三打来安城

  1939 年7 月,新四军第五支队成立后,在司令员罗炳辉的率领下,自皖中向东越过淮南津浦铁路,开辟了以来安半塔集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日军为确保津浦路安全,以重兵攻占来安城,对路东抗日根据地形成了极大威胁。

  9月3日,张八岭的日伪军七八百人向嘉山自来桥方向进犯。罗炳辉得到情报后,在敌必经的复兴集设伏。下午3时,日伪军进入伏击圈,新四军三面夹击将其击溃,残敌逃回来安城。半夜,罗炳辉令十团侦察排夜袭来安城,主力在八石山设伏阻援。经一夜激战,新四军一举收复来安城。

  11 月20日,日伪军 400 多人再占来安城,并在八石山设伏。罗炳辉亲率主力于深夜绕过八石山直逼城下,一部潜入城内歼敌,再分兵痛击八石山来援之敌,毙伤日伪军少佐以下200余人。日伪军弃城而逃,新四军再次收复来安城。

  1940年 5月 27 日,日伪军千余人第三次侵占来安城,企图东犯半塔集。28日午夜,罗炳辉趁敌立足未稳,指挥部队三面攻城,同时在八石山设伏。战斗中,我军突击队从下水道潜入,引导主力部队在次日凌晨发起总攻,将残敌逼入几个四合院中。面对顽抗的敌人,战士们将含硫黄或浇桐油的炸药包投入敌占院落,烧得敌人鬼哭狼嚎。同时,滁县增援之敌在八石山被截击,新四军就这样第三次收复来安城。此战歼敌200余人,此后日军再也不敢到来安设置据点。

  三打来安城,罗炳辉灵活运用战术,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气焰,使新四军声威大振。

后人讲述红色家风

  罗炳辉将军之子罗新安,2021年在接受《中国妇女报》记者采访时说:“尽管父亲已经离世75年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是我一生追寻和学习的榜样。”

  父亲牺牲那年,罗新安还不到3岁。随着年龄渐长,罗新安开始主动去了解父亲,并作为一生的事业来做。多年来,罗新安一直四处寻访父亲的战斗足迹,曾多次前往云南彝良县,以及江西、福建革命老区,安徽、山东根据地等,感悟父亲伟大崇高的品格。罗新安于2015年编撰出版了《罗炳辉百年经纬》,以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如今的罗新安,依旧在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忙碌着。“我会铭记历史,追寻父辈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建设美丽中国尽绵薄之力。”


张云逸

人物简介:

  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 (今属海南省)人。 抗战时期,历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中共前委书记、新四军副军长等职。 毛泽东称赞他是“模范的共产党员”曰 陈毅赞扬他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认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也是开国大将之一。

张云逸夜渡长江

  1938年5月4日,中共中央指示新组建的新四军迅速东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随后,新四军第四支队进抵皖中,拔除日伪军据点,袭扰日军交通线。同年秋,中央决定派遣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前往江北,加强对第四支队的领导。

  11 月,张云逸亲自率军部特务营两个连及干部数十人离开泾县云岭,于 16 日夜来到铜陵长江南岸,他们分乘两条木船,乘江雾弥漫开始渡江。此时,日军派有炮艇在江面巡逻,稍有不慎,就有与敌人遭遇的危险。好在新四军事前掌握了日军炮艇夜间巡逻的规律,他们乘日军炮艇巡逻间隙,悄然渡过浩瀚的江面。17日拂晓时分,这支队伍成功在无为县胡垅镇登岸。张云逸随即率部急行军百余里,抵达新四军四支队驻地。随后在舒城西港冲召开四支队干部会议,传达中央指示,强调东进敌后的战略意义。

  11月底,张云逸亲率第四支队八团冒雪东进,沿途严守纪律,过村付钱买粮,百姓惊见“兵吃红薯留银元”的奇景。1939年1 月初,部队进抵全椒县周家岗,正式开辟新四军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张云逸任指挥。随后,江北新四军全军从皖中迅速向皖东地区挺进,开辟了津浦路西和路东两大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日后创建淮南抗日根据地奠定坚实基础。

后人讲述红色家风

  张云逸之子张光东说:“在我孩提时,父亲虽忙于工作,但他对我说过的每句话都振聋发聩,让我受益匪浅。”

  “不搞特权,不搞特殊,不拿公家的一丝一毫”,这是张云逸立下的家规家训。“父亲在日常生活中很朴素,衣物穿了很多年都不舍得扔,袜子、鞋子破了又补。家里厨房贴着父亲手写的标语‘有时需作无时想,莫待无时想有时’,时刻警醒家里每个人都不要浪费粮食。”这种严于律己、严于用权、严于管教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辈们的成长。

  父亲说的话一直印刻在张光东脑海里:“做人做事要有信仰,要为大局着想,不要看重个人得失,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做对社会负责、对人民有益的事。”退休后的张光东依然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我想通过我的努力,讲好红色故事。希望年轻一代能够以勤俭节约为荣,坚定初心信仰,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谭震林

人物简介:

  谭震林(1902-1983),湖南省攸县人。 1938年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赴安徽皖南抗日前线。1941 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等职,领导淮南抗日根据地抗日斗争。

谭震林五战五捷保卫繁昌

  繁昌北临长江,战略地位重要,是新四军军部和国民党第三战区后方基地的屏障。1939 年 1 月至 12 月,日军为“扫荡”皖南,曾5 次进犯繁昌。新四军第三支队在副司令员谭震林指挥下五战五捷,守住了“皖南门户”。

  1939年1月至5月,日军先后3次进犯繁昌,谭震林率领新四军第三支队奋起反击,3次粉碎了日军占据繁昌城的企图。

  日军屡遭挫败,仍不甘心失败,当年11月 8日,又集结重兵,分3 路第四次进犯繁昌。由于敌强我弱,谭震林决定采取“小部队正面牵制、主力侧翼待机、伏击打敌增援、向心包围合击”的灵活机动战术,进行第四次繁昌保卫战。11月13日晚至 14 日晚,日军出动 2000 余人,企图攻占赤滩镇,威胁第三支队后方。新四军采取“诱敌入彀、主力出击、坚守耗敌、跟踪追击”的战法,不仅打退日军进攻,还击毙日军指挥官川岛中佐。11月20日晚至23日拂晓,日军再次集结2000余人,兵分5 路进攻繁昌。谭震林得到情报,识破了日军决战企图,以小股部队在敌后方进行袭扰,同时以主力包围日军据点,频频出击,巧战三昼两夜,以微小代价重创日军,收复了繁昌城。

  此次战斗是五次保卫战中规模、战果、影响最大的一次。1939年12月 1日《新华日报》以“皖南我军奋勇夺回繁昌”为标题,高度赞扬新四军在皖南地区取得的这次胜利。

  第五次保卫战发生在12月21日,此战历时两昼一夜,新四军第三支队再次粉碎了日军占领繁昌的企图,坚守住了皖南的门户。事后,当时的日军派遣军总司令哀鸣道:“共产党乃是皇军之大敌,看来要在共产党手中夺取繁昌城是不可能的。”

  谭震林指挥的五次繁昌保卫战,成为华中抗战的典范,也让国民党“新四军游而不击”的谣言不攻自破。

后人讲述红色家风

  谭震林之子谭晓光谈及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时说:“一是干实事,不追求虚名虚利,干一些真正对社会有用、对人民有用的事,不搞面子工程;二是不要搞特殊化,干部和老百姓都是一模一样的,没什么特殊。要说有特殊,那就是干部得干得更好。”

  在湖南省攸县的谭震林生平业绩陈列馆,珍藏着两件谭震林穿过的衣服,这是由其子女捐赠的。他的子女说,父亲出席所有的重大活动,基本上就是这两套衣服,活动结束,他又马上熨烫工整,留着下一次使用。他公私分明,对子女和亲属的要求十分严格,从不肯为自己的家人和亲友提供任何便利。谭震林节俭修身、公私分明的家风,影响了后辈的一生。

期刊简介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创办于1987年,由安徽省妇联主办,创刊以来严格遵守办刊宗旨,不追风,不媚俗,坚持高品位,高格调,以精品力作吸引读者。本刊栏目有:社会篇、婚恋篇、家庭篇、文化篇、成才篇、情感篇、生活篇、理念篇等。96以来内部不断深化改革,发行量不断扩大,月发行量达50万份,91年以来本刊多次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一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一等奖,99年被国家出版署评为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使本刊步入品牌期刊行列。

过往期刊更多过刊..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9月第9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8月第8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7月第7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6月第6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5月第5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4月第4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3月第3期

阅读排行TOP10

品牌推荐

快乐老人报2025年10月第1604期快乐老人报
2025年10月第1604期
中国家庭报2025年10月第963期中国家庭报
2025年10月第963期
知音(上半月)2025年10月第10期知音(上半月)
2025年10月第10期
知音(下半月)2025年10月第10期知音(下半月)
2025年10月第10期
知音(月末版)2025年10月第10期知音(月末版)
2025年10月第10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2025年10月第10期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10月第10期
伴侣2025年10月第10期伴侣
2025年10月第10期
家庭2025年9月第18期家庭
2025年9月第18期
家庭文摘报2023年12月第1511期家庭文摘报
2023年12月第1511期
东方太太2020年5月第3期东方太太
2020年5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