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 330044)
摘 要:旅游景区预约管理制度可以帮助游客实现错峰游玩,并提高景区的运营管理效率。文章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庐山景区)的游客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具体从游客对预约旅游的优缺点、访问动机、满意度、再访意愿、预约行为、旅游天数以及对违约惩罚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分析了游客对庐山预约旅游制度的看法。研究发现,大多数游客认可预约制度的便捷性,部分游客出于认知偏差与操作困难持负面态度,游客满意度总体较高,再访意愿强烈,省内外游客在提前预约的天数和旅游天数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多数游客能接受适度的违约惩罚。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强预约旅游宣传并优化预约流程、细化供给服务产品、分类推出预约制度、构建分层信用惩戒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庐山景区预约旅游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约管理;游客行为;游客态度;庐山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自然保护地预约旅游的实施优化路径及对策”(20GL40);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天然林区产业结构调整路径及对策研究”(JC20205)。
作者简介:李领营(1991—),女,黑龙江鸡西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森林环境经济。
朱慧珍(2006—),女,江西赣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
一、研究背景
自然保护地可通过预约旅游,达到限制和合理分布游客数量的目的,从而在保护地承载力范围内实现科学利用和价值最大化。一方面,预约旅游在部分自然保护地的成功实践,将有助于在曾以单一的保护管理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进行推广,达到以保护为重要前提实现开发价值多样化的目的。另一方面,旅游人数的增加对风景区的旅游管理提出了考验,如何加强对风景区自然风光的保护,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成为景区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如张曼(2022)在对旅游目的地环境舒适度的研究中发现游客对目的地的环境舒适度现场体验越积极,越容易形成良好的评价[1]。随着越来越多的景区采用预约制,民众对预约旅游已不再陌生,预约旅游也逐渐成为民众出行旅游的新常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要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到2022年国有AAAAA级旅游景区全面实施门票预约制度。现有的大部分文献都与预约旅游应用软件等研究相关。如朱东国等(2021)通过分析发现,湖南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网络预约平台建设过程中,不同景区在市场、资金、人才及信息方面存在激烈竞争,并提出从信息发布、网络预约、运行效果评价、轮值协调以及人员考培等方面构建网络预约平台运行机制[2]。也有一些研究从宏观层面,对预约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岳鸿飞等(2021)提出加大对预约旅游的宣传力度,强化社会认知;继续促进旅游业线上线下融合,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强预约旅游智慧应用,整合预约旅游大数据资源[3]。也有部分研究从游客的交通选择层面出发,提出预约旅游相关的建议。汤若天等(2022)分析了不同预约出行服务机制下节假日旅游景区游客的出行行为,结果表明: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带有票价优惠、预约变更和附加服务等机制的预约出行服务[4]。当前,预约旅游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约应用、宏观政策、交通等方面,针对游客预约旅游选择和认知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庐山景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一)庐山景区概况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总面积超过221平方千米,分属庐山市、濂溪区和柴桑区,庐山市行政区划内面积超146平方千米[5]。庐山景区内有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生态景观、野生动植物、自然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是我国AAAAA级旅游景区。当前庐山景区分为线上预约购买和线下直接购买两种购票方式。游客可以通过庐山旅游官网、电话、微信公众号、美团和携程旅行等诸多平台进行门票预约。庐山游客数量在“五一”“十一”和春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和每年的7、8月份等最多。为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及良好的旅游体验,庐山会在旅游旺季控制预约上山人数每日不超过3万。并在山下设置关卡,限制自驾游上山的私家车数量。
(二)问卷设计及调查
2022年8月初,笔者以庐山游客为对象,在景区游客聚集地牯岭镇、如琴湖和庐山博物院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集了298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15份,最终回收283份问卷,问卷回收率约为94.97%。问卷内容包括游客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情况、居住地和人员构成,以及游客的预约旅游现状及态度如预约旅游的优缺点、庐山旅游动机、满意度及再访意愿、预约提前的天数、预约的旅游天数、对预约旅游惩罚机制的态度等。
(三)样本统计
在性别上,女性游客有126名,占比44.52%,男性游客共157名,占比55.48%。年龄分布上,19岁以下的游客有30名,约占10.60%,19~25岁的游客有78名,约占27.56%,26~35岁的游客为53名,约占18.73%,36~50岁的游客有82名,约占28.98%,50岁以上的游客有40名,约占14.13%。在婚姻状况上,已婚游客160名,约占56.54%;未婚游客117名,约占41.34%;离婚及丧偶游客6名,约占2.12%。家庭人口数量为1的游客有6名,约占2.12%;家庭人口数量为2的游客有18名,约占6.36%;家庭人口数量为3的游客有121名,约占42.76%;家庭人口数量为4的游客有78名,约占27.56%;家庭人口数量为5的游客有24名,约占8.48%;家庭人口数量为6的游客有22名,约占7.77%;家庭人口数量为6人以上的有14名,约占4.95%。游客的居住地为省内有120名,约占42.40%,省外有163名,约占57.60%。在人员构成上,学生92名,约占32.51%;事业单位员工55名;约占19.43%,企业员工45名,约占15.90%;自由职业者42名,约占14.84%;个体经营者12名,约占4.24%;公务员14名,约占4.95%;退休人员5名,约占1.77%;家庭主妇5名,约占1.77%;其他13名,约占4.59%。综上所述,样本中年龄在19~25岁的大学生占比较多,这与调研过程中庐山针对学生的门票优惠政策有关。
三、结果分析
(一)游客对预约旅游优缺点的认知
游客对于预约旅游优缺点的认知,反映了游客对预约旅游本身的主观认知。对于问题“您为什么选择预约旅游方式?(多项选择)”,游客选择“提前安排假期”的占比为61.48%,选择“提升旅游质量”的占比为51.59%,选择“避免旅行中的意外情况”占比为39.58%,选择“更优惠”的占比为26.15%。对于问题“您觉得采用预约旅游的缺点是什么?(多项选择)”,游客选择“会提前预约”的占比为46.64%,选择“时间安排不灵活”的占比为30.39%,选择“怕麻烦”的占比为17.31%,选择“不预约也不影响旅游”的占比为13.78%,选择“产品信息不充分,影响选择”的占比为10.60%,选择“缺乏预约途径”的占比为8.83%,选择“手机电脑使用不熟练”的占比为2.47%,选择“预约需要提前付款”的占比为2.47%,选择其他的占比为3.53%。综上,近半数的游客会因为假期安排,提前预约旅游相关事宜。
(二)游客对庐山景区的访问动机、预约旅游满意度及再访意愿
在游客访问庐山景区的动机(多项选择)中,“增长见识”占比为15.90%,“休养生息”占比为33.22%,“欣赏自然风景”占比为60.07%,“娱乐”占比为31.80%,“增进感情”占比为5.65%。对庐山预约旅游非常满意的游客数量有63名,占比为22.26%,比较满意的有129名,占比为45.58%,一般满意的有74名,占比为26.15%,不太满意的有9名,占比为3.18%,不满意的有8名,占比为2.83%。这表明庐山预约旅游满意度总体较高,但仍有提升的空间。有意愿再次来庐山游玩的游客共217名,占比为76.68%,没有意愿再次来庐山游玩的游客共66名,占比为23.32%。这表明大多数游客愿意再一次访问庐山。
(三)游客的提前预约天数及旅游天数
以下是庐山景区游客提前预约住宿的天数和旅游天数的交叉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根据表1,提前3天及3天以内预约的游客占比为67.49%,说明大多数游客偏向于选择在临近旅游的3天及3天以内预约住宿。且提前预约旅游住处的天数,江西省内外游客表现出显著差异,省内游客当天预约的比例明显高于省外游客。来自江西省内的游客共120名,选择3天及3天以内提前预约住处的游客数量有91名,占省内游客总数的75.83%,而省外的游客共163名,选择3天及3天以内提前预约住处的游客数量有100名,占省外游客总数的61.35%。
根据表2,游玩时间在3天及3天以内的游客共202名,占比71.38%,且根据居住地不同旅游天数呈现显著的差异。江西省内的游客以3天及3天以内的旅游天数为主,占省内游客总数的75.83%,3天以上的游客较少,而江西省外的游客旅游天数在3天及3天以内的,占省外游客总数的68.10%,4天及4天以上的游客占省外游客总数的31.90%。

(四)游客对预约旅游违约惩罚方式的选择
如果游客违约,容易造成景区对当日实际来访游客人数的误判,由于景区每日游客数量限制,游客违约会挤占其他游客的预约机会。因此,对游客的违约行为进行一定的惩罚,有利于景区的预约旅游管理。基于此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选择“取消预约,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的游客占38.52%,选择“违约多次,则限制预约”的游客占28.27%,选择“违约,计入个人征信系统”的游客占12.37%,选择“不支持采取任何惩罚方式”的游客占27.21%,选择其他的游客占3.89%。
四、对策建议
基于游客对预约旅游的认知、满意度及再访意愿、旅游天数及对惩罚机制的选择等调查分析结果,针对庐山景区预约旅游制度的实施情况,文章从以下四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第一,增强公众对预约旅游的认可度。游客普遍认同预约旅游在提前安排假期和提升旅游质量方面的优势,但仍有游客对预约存在顾虑,主要认为时间安排不够灵活、流程相对繁琐等。因此,应强化公众对预约旅游的正面认知。在保留传统购票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官方网站、公众号以及短视频平台等发布简易的预约宣传和详细指南,并提供官方统一的各旅游景区门票的预约途径。同时,应为中老年人保留传统的购票旅游方式。
第二,优化预约旅游体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与再访意愿。建议建立游客满意度实时反馈机制,并调整服务策略。同时,在宣传和服务上,针对再访游客推出优惠及适合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基于游客的出行规律,合理设置预约的周期。应为省外游客提前更长时间开放预约通道,确保其行程顺利进行;对省内游客提供当天预约服务。此外,景区应开发个性化推荐服务,根据游客需求智能推荐预约时段以及旅游产品和服务,降低其决策成本。同时,针对计划游览3天以上的游客,推出适合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第四,完善违约管理机制,提升预约响应率,减少资源浪费。景区应构建惩戒和激励相结合的机制,如首次违约仅作提醒,二次及以上违约则扣除一定比例的预约金并短期内限制预约。同时,引入游客信用积分机制,将履行预约的行为转化为积分,可用于兑换优先预约权等。
参考文献
[1] 张曼.旅游目的地环境舒适度对游客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2:1.
[2] 朱东国,马伟.湖南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预约平台运行机制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7-53.
[3] 岳鸿飞,刘佳昊.我国预约旅游的发展特征和发展对策[J].发展研究,2021(2):73-79.
[4] 汤若天,薛新,卢健,等.不同预约出行服务机制对节假日旅游景区出行行为的影响——以南京景区为例[J].综合运输,2022(9):24-29.
[5] 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庐山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情况的公示[EB/OL].(2023)[2025].https://www.lushan.gov.cn/zwz x_194686/gggs/202303/t20230331_598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