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期刊

家庭生活

婚姻情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2025年7月第7期

致敬了不起的她:“外卖一姐”登上央视大舞台




  2025年3月8日,在全国外卖配送行业技能竞赛中夺冠的黄晓琴,受邀参加央视“致敬了不起的她”颁奖晚会。尽管才做4年多外卖女骑手,她却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数据:骑行23万公里,磨破53双劳保鞋,培养出127名聋哑骑手。她在偿还80万元债务后,推动平台建立了全国首个“骑手子女奖学金”……成为名副其实的“外卖一姐”。

创业失败送外卖,付出就有回报

  2019年,黄晓琴夫妇从老家浙江衢州来到杭州。她和丈夫是高中同学,辛苦打拼多年,计划在省城安家。几个月后,丈夫所在的文印公司要转让一家分店,夫妻俩商量后,暂时按下了用多年积蓄按揭一套小房子的念头,用存款和贷款盘下文印店,开启了创业之路。

  刚开始,店铺客似云来,最多时一天赚了上万元,丈夫忙得脚不沾地。当时小儿子才1岁多,黄晓琴眼看生意越来越好,索性辞去婚庆策划的工作,边带娃边帮衬店里。可不到1年的时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行各业按下暂停键,两人的店铺几乎无人光顾。黄晓琴不甘心放弃好不容易“支棱起来”的生意,只能咬紧牙关撑着。没过多久,他们的存款耗尽,只能靠网贷和信用卡维持日常开销。1年后,家庭总负债已超过50万元。

  与此同时,黄晓琴的父亲被查出晚期腺体癌,需要做化疗控制病情。为了救治父亲,黄晓琴又背上20多万元债务。遗憾的是,父亲最终还是离世了。

  欠债越来越多,黄晓琴开始兼职打工。其间,因一个老板接连几个月发不出钱,她的信用卡逾期严重,连高铁都坐不了。女儿就要从老家来杭州上小学了,儿子还在喝婴儿奶粉,黄晓琴每天一睁眼就为钱发愁。

  国庆节这天,一个外卖小哥来店里打印资料。黄晓琴随口问他的收入情况,得知“一天努努力能跑好几百,月入过万”,她顿时来了精神:“我也想去送外卖,怎么入行啊?”小哥抬头看了她一眼,直摇头:“要爬楼梯,搬重货,风吹日晒的,你干不来。”丈夫听后也不同意:“在杭州你连路都不熟,咋跑嘛,要去也是我去。”黄晓琴却不服气,决定试一试。而且她认为丈夫比自己更熟悉文印店业务,机器坏了他能修理,适合留在店里。

  2020年10月,黄晓琴注册“饿了么蜂鸟众包”App,成为一名蓝衣女骑士。上岗第一天,她就出了不少岔子,忙碌一整天后,赚到了骑手生涯的“第一桶金”———173元。黄晓琴对未来的骑手生涯充满憧憬,觉得外卖这一行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挺适合自己。

  但有一次,黄晓琴把顾客点的外卖送错了地方,被顾客打上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差评,还被外卖公司罚了款。黄晓琴吸取教训,暂停接单,每天早早地骑车出门四处转悠,加强对周边餐饮店铺和住宅小区的记忆。半个月后,黄晓琴把自家周围10公里内的小区、饭店、超市等摸得一清二楚。

  渐渐地,黄晓琴的赶路技巧日益娴熟,每天都能完成40单左右,约有500元收入。这让她找回了生存自信,每天都充满活力和干劲。

做热心导师,打造“聋哑骑手团”

  黄晓琴把电瓶车当成“移动办公室”,车把上挂地图标记最优路线,坐垫下藏着笔记本记录老客户喜好:碧贵园3号楼的老太太要少辣,9幢的程序员凌晨点咖啡喜欢冰等。有时他们忘了在外卖单上填写备注,黄晓琴会细心地打过去电话询问:“还是加冰块吧?”顾客被她走心的服务感动,往往会给黄晓琴打出五星好评。

  2021年炎夏的一个台风天,一家医院的护士通过外卖平台紧急求助:“患者急需抗癌药,因周末交通拥堵不宜开车,外卖配送费加价,但绝不能超时!”黄晓琴抢单后发现,自己要从30公里外的余杭药房取货。她骑着电瓶车一路飞驰,拿到药后却在距医院2公里处,因为闯黄灯被一辆轿车撞倒。“药盒不能摔!”这是她昏迷前最后的意识。醒来时,医生正缝合她小腿上10厘米的伤口,护士红着眼眶说:“药准时送到了,全靠你,患者家属给你打赏了500元。”尽管摔伤了腿,手机屏幕也碎裂了,黄晓琴还是真诚道谢。通过这一单特殊的派送任务,她收获了自豪感:原来外卖骑手有时候还能送药救人呐!伤好后,黄晓琴又回到熟悉的街道上,电瓶车依旧风驰电掣,只是这次,她的头盔换成了更加坚固的安全款。没过多久,黄晓琴的业绩就成为配送区域的前几名,许多男同事夸她够拼,称她为“霸榜姐”。

  站长发现黄晓琴用心又勤快,指定她当队长,这样能多一份津贴。当上队长后,黄晓琴对待工作更加尽心尽力,看到许多同事因为跑单慢经常被罚款,她就手把手地教他们跑单技巧,反复叮嘱他们注意安全、保持外卖箱的清洁、送餐后要在平台拍照上传避免被罚款等。

  可即便如此,由于一些骑手有别的兼职,根本没空跟黄晓琴认真学习,很容易忙中出错,甚至引发安全问题。于是,黄晓琴开了一个抖音账号,用视频分享送外卖技巧,偶尔还会讲一些跑单路上的故事,传授高效送餐、有效避坑的技巧,她的视频被同事们奉为“优质教材”。

  没过多久,黄晓琴的抖音号就积累了大量粉丝。有人建议她多发一些负债的故事,以博取同情,这样能吸引更多的流量和关注。黄晓琴不同意,她觉得自己虽然生活不易,但还有一些人比自己更苦更难,大家都很坚强,没必要卖苦情。如果一天忙碌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值得分享,她就会发一张美食图片,提醒外卖兄弟们按时吃饭。

  2022年春天,黄晓琴在站长办公室撞见了比画手语的陈亚非,这让她注意到了骑手中的一个特殊团体———聋哑人。他们虽然身体有障碍,但工作热情不减,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由于沟通障碍,他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难题,比如无法及时接到调度电话、无法与客户有效沟通等。黄晓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为他们做些什么。

  黄晓琴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组织聋哑骑手进行专门培训,教他们使用手语和短信与客户沟通,还在送餐过程中想到了“震动提示法”:将手机放置在胸口,接到单子会有震动感,到店后亮屏展示订单编号即可……在黄晓琴的帮助下,聋哑骑手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客户满意度也显著提升。

  这天,陈亚非拿着“月收入7234元”的工资条,激动地向黄晓琴鞠躬。至今为止,黄晓琴组建的27人聋哑骑手队,日均送单量反超普通骑手15%。“他们听不见喇叭声,反而更专注路况。”她得意地向同事展示队伍“零事故”的记录。

  黄晓琴的善举很快在骑手团队中传开,她不仅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爱戴,还吸引了媒体关注,报道她是“外卖界的女雷锋”。面对荣誉和赞美,黄晓琴谦逊地说:“希望大家都能善待聋哑骑手们,给他们一个更公平、更友好的工作环境。”

  黄晓琴还在互联网上发起“关爱聋哑骑手”公益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聋哑群体的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支持。她经常带聋哑骑手们参加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着温暖的力量……

摘得桂冠
, 受邀登上央视大舞台

  2023年“五一”前夕,杭州电视台拍摄纪录片《奔跑者》,记录一群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奋斗之美,黄晓琴成为主人公之一。拍摄期间,导演提议补拍“温馨送餐画面”,她却坚持真实记录:在暴雨中脱下工服裹住蛋糕盒,自己则淋得全身湿透;蹲在路边吞下降压药,接着连爬18层楼给顾客送餐;凌晨两点在便利店的灯光下,认真核对女儿作业打卡的照片……

  这部片子上映后,许多人找到黄晓琴的抖音号留言,说她的故事充满了昂扬不屈的精神,让大家看到了坚持的力量,以及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看完你的故事,我会更加尊重和理解外卖骑手这份职业。”网友们的留言,让黄晓琴感动不已。

  2023年12月,黄晓琴因专业素质过硬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被站长推选为浙江省骑手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外卖配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这是她人生中首次参加国家级比赛,43名来自各省的优秀代表齐聚上海,一共只有两名代表是女性。

  比赛前,黄晓琴不断告诉自己,不用紧张,就当作平日跑单一样,坚持到结束就算胜利。第二天,她穿着整洁的骑手制服早早来到赛场,以快、稳、准的表现,依次通过了配送前准备、规范配送、安全行驶、配送实操和异常处置5个项目的考核。

  最精彩的是车技比拼环节,黄晓琴在“8”字弯道上灵活转动车把,扭动车身,稳稳通过窄桥。即使在环岛路口和减速带这样的特殊地形,她也能保持车辆平稳,外卖箱里的奶茶一滴没有洒!经过一路“关过斩将”的比拼,现场裁判在赛后宣布:黄晓琴夺冠!虽然她不是骑行最快的,却是操作流程最标准的,并且在配送服务环节中展露出细致和温暖。摘得桂冠的黄晓琴,成为无数骑手心中的骄傲。

  从上海凯旋后,她收到了家人和同事的祝贺,站长恭喜黄晓琴:“这下你可是名副其实的‘外卖一姐’啦!可喜可贺!”她却红着脸说:“这个头衔太大了,我还要继续进步。”

  2024年9月,黄晓琴为了提升自己,自费报考浙江开放大学(原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哥学院”,攻读工商管理专业。课堂上,她用自己送外卖的案例解读供应链管理:“商圈就是我的教室,订单量是KPI(绩效指标),顾客好评是学分。”老师和同学们听后纷纷点头,鼓掌。

  在努力赚钱还债的同时,黄晓琴还利用自己在网上的影响力,推动平台设立了“骑手子女奖学金”。首批资助的12个孩子中,有3个是听障骑手的子女。聋哑骑手老杨的女儿,手捧着3000元助学金向她鞠躬致谢:“谢谢黄阿姨和热心的外卖员叔叔阿姨们,你们用血汗钱解决了我上学的困难,将来我要考浙江大学,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在4年多的骑手生涯中,黄晓琴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数据:骑行总里程23万公里,磨破53双劳保鞋,培养出127名聋哑骑手。通过努力赚钱和节俭生活,她和丈夫也在这几年的共同努力下,慢慢还清了80多万元债务。

  2025年3月8日,央视“致敬了不起的她”晚会现场。当主持人念出“黄晓琴”的名字时,她略显紧张地登上领奖台,真诚地说:“其实,我不过是在恪守做人的本分罢了,欠下债就要努力偿还人家;选择了外卖行业就要努力做好这一行;在网上有了点影响力就想为弱势群体做点事……”台下掌声雷动。

  黄晓琴的故事,是千万劳动者在时代浪潮中奋力划桨的缩影。她以汗水丈量街巷,用善意联结人心,在奔波中书写着普通人的尊严与温度。这是对“平凡英雄”的生动注解:无需惊天动地,只需在生活的褶皱里,始终怀揣着向上向善的力量!

期刊简介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创办于1987年,由安徽省妇联主办,创刊以来严格遵守办刊宗旨,不追风,不媚俗,坚持高品位,高格调,以精品力作吸引读者。本刊栏目有:社会篇、婚恋篇、家庭篇、文化篇、成才篇、情感篇、生活篇、理念篇等。96以来内部不断深化改革,发行量不断扩大,月发行量达50万份,91年以来本刊多次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一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一等奖,99年被国家出版署评为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使本刊步入品牌期刊行列。

过往期刊更多过刊..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9月第9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8月第8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7月第7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6月第6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5月第5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4月第4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3月第3期

阅读排行TOP10

品牌推荐

快乐老人报2025年10月第1604期快乐老人报
2025年10月第1604期
中国家庭报2025年10月第963期中国家庭报
2025年10月第963期
知音(上半月)2025年10月第10期知音(上半月)
2025年10月第10期
知音(下半月)2025年10月第10期知音(下半月)
2025年10月第10期
知音(月末版)2025年10月第10期知音(月末版)
2025年10月第10期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2025年10月第10期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5年10月第10期
伴侣2025年10月第10期伴侣
2025年10月第10期
家庭2025年9月第18期家庭
2025年9月第18期
家庭文摘报2023年12月第1511期家庭文摘报
2023年12月第1511期
东方太太2020年5月第3期东方太太
2020年5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