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期刊

文学文艺

文化综合

当代作家2025年6月第6期

追忆溧阳码头街


  七十岁那年的中秋之夜,我在外地漂泊了三十多年之后,终于又重回故土溧阳。

  人至古稀,乡情愈浓。回乡后的第一件事,我没去走访亲朋好友,而是在晚饭之后,从西城桥畔的杨家院出发,独自一人沿着团城河西,由南向北,走过新华桥,再由东向西,左转来到码头街上,用了近三个小时,独自在码头街上走了一个来回。

  眼前的码头街,只是原码头街由西向东到洋桥头十字河后,由北向南折弯后,沿团城河西岸杨家院沧浜巷(今创新路)间的一段,不到一千米之长,形成一段反7字形沿河街道,直至西城桥而止。

  过了西城桥后的团城河埠,溧阳人就不叫码头街了。

  如今古运河早已疏浚拓宽,两岸廊桥亭阁,宛若游龙,牌坊拱桥,亭台石磴,随处可见,而这一段古码头,因为它不位于主街主河道上,在原码头街时期,它只能算作是码头街的街头巷尾,却侥幸保存下来,成为溧阳古城遗址中保存最好的一段。

  我站在新华桥头,放眼西望:鳞次栉比的高楼林立,沿河两侧已建成步行街道和绿化公园,宽阔的河道上,波光闪闪,十字河段东西南北的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大桥,犹如彩虹飞架,在夜色中闪烁变幻着各种迷人色彩的霓虹灯,宛如童话仙境一般。

  沿着团城河畔长长的廊桥,踏着秋月星光,看着自己被路灯拉得长长的身影,我一步步走在儿时记忆中的码头街上。

  我系故乡人,应知古街事。当年旧码头,历历在眼前。

  洋桥头西边(今新华桥下),原来有一段五六十米长的转弯陡坡路,高低落差恐有十几米,那些从煤场上拉来的满载煤球的板车,靠一个人的力气,是拉不上陡坡弯道,上不了洋桥头的。

  我在此呆立许久,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时我们几个七、八、九岁的小伙伴们,总会聚在这里帮着拉车搬运工人,推那满载煤球的木板车,直到推上洋桥头平地之后,大家才又回到下面去再推另一辆板车。

  这里是7字形街道的转弯之处,过了那座当年被煤炭染得乌黑的木板平桥后,就进入溧阳四面环水的团城了。

  据说溧阳团城是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千年水城。

  当年的青石古街,河埠码头,商铺店家,古巷小桥,早已不复存在,但河道地形尚在,团城护城河尚在,那些沿河街道边上的毛笔店,绸布店,水产店,小吃店,糕饼店,他们像一张张放映中的幻灯照片,不断闪现在我脑海中的荧幕上。

  十里河埠,百年人生。千年运河,万家灯火。

  来到码头街上,我心中的少年记忆,故土情结,总是愈来愈浓。

  我家原住在汪德隆附近的三阳泰巷头对面,沿街靠河,面南背北,地处码头街最中段位置,我出生在码头街上,码头街是我最难忘的人生起点。

  每当弦月高悬,夜深人静时,偶尔能听到从青石街上传来钉鞋木屐的笃笃声音,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

  这声音,总能把我的思绪,一次次拉向故乡的码头。

  七十年风雨人生,每一步都留下了她的历史痕迹。

  50年代初,我在此度过短暂的童年。

  60年代末,我每天踏着青石板路到省溧中去上学。

  70年代初,我告别码头街,到省城南京去上大学。

  80年代后,我离开故乡古城,从此一别三十余年。

  码头街是我的生命中的摇篮,她见证了我的成长历程,留下了我的人生足迹。

  我们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那一代人。

  我们见证了共和国七十年来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50年代初,父亲在临街靠河的码头街最繁华的河埠边上,开了一家狄义泰伞店。小时候,我每天重复的一件事,就是趴在临街的前窗台上,好奇地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路人,看得久了,就换个位置,跑到临河的后窗台上,又傻傻地去看河埠上来来去去的各种船只。

  偶尔有一艘货轮拖着长长的尾巴经过时,我会两眼一眨不眨,认真地点着数,然后等船驶过去以后,我便会从椅子上爬下来,急急跑去告诉正在卖伞的妈妈,说刚才的那个大轮船,后面一共拖了十三只大船。

  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静看夜景:万家灯火,照亮船码头。一江秋月,载影下溧州。

  那是我永远也看不完的动画镜头,更是我终生也读不完的历史画册。也是我儿时心中的溧阳码头街,它是苏皖两省交界处最大的商埠。

  溧阳是个千年水城,三江汇流,四面皆河。这里是中江濑江漕河三水汇流之处,至团城城墙时南北分流后绕城而去,再在城东高静园汇聚后,进入胥溪河后注入宜兴西氿湖。

  从团城河向西看去,一条长长的青石街道,足有四五里长,它一直连到双桥头,凤凰埂,沿河两边的船码头,达数十处。

  一路行来,风景如画,绿树成荫,高楼林立。

  但在我的脑海中,却仍是记忆中的临街窗口,枕水人家,青石老街,乌篷船棹,雨伞烟巷,屐声三里,稚子童心,梦里情怀。

  他们像一幅幅闪烁的画图,不断展现在我的眼前。

  记忆中的码头街,就像烟雨巷中,那个穿着蓝衫,举着花伞,背影款款而去的美丽少女。我凝望着她,期望她回眸一笑,再现倩影。她却一声不响,在历史的风雨中,潇洒而来,坦然而去。

  她用伞罩盖住了自己的真实容貌,却成了我心中永远不解的谜团,码头街像是我一生中暗恋的少女佳人,如今却永远消逝在我的眼前,走进了历史的记忆之中。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雨巷花伞,今已不再。幼时儿伴,相遇不识。青梅竹马,不知东西。邻家女孩,已成老妪。同窗少女,已成奶奶。我问自己:乡愁残片,往日情怀,还有何处可寻?

  时空交织,风云变幻,历史评说,自当留给后人。

  十里河埠,百年人生。千年运河,万家灯火。

  来到码头街上,我心中的少年记忆,故土情结,总是愈来愈浓。人生就像一部电影,春夏秋冬,不断轮回。沧桑岁月,潮起潮落。

  我忽然想起古人写的一首诗:

  青丝白发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这首诗,仿佛作者是为这古老的码头街,为我这个生在码头街,又回到码头街的古稀老人而写的。重回码头街,我一人踽踽独行,对古码头街的消逝,有一种恋恋不舍恨不重回的情感,心中唏嘘不已!

  码头街两岸从东到西的众多地名,如洋桥头旁边的窑货行,从老杨家院口到仓浜巷和戏馆子这一块,又叫方塘埂,而灵官堂,露园巷,连接到三阳泰巷内。贯穿着南北东西,码头街上三阳泰巷边上的巷,叫同泰昌巷,巷头布店叫同泰昌。街上酱园店有三家,一叫预成和,二叫汪德隆,还有一家叫义隆润,位于三阳泰巷头左右,相隔都不远,就在我家伞店东的斜对面。

  我家东边有个船码头,叫渡船口,可以坐渡船到对岸砻坊场和老酒厂。渡船上没有船工,只有扣在船头上长长的绳索,另一头固定在两岸的石墩上,过河时船上人只需自己拉绳即可过河。

  渡船口东边有一家饭店,原先叫临时馆,新中国成立后合作了,一直叫群众饭店,我小时候经常在这里吃饭。有一次因为服务员不按排队顺序给我上面,一连把我推后了五六个人,气得我将半瓶子醋,倒在面碗里,拔腿就跑,被服务员追了半条街,险些被她逮住。

  从渡口码头往东方向,还有黄义兴中药店,杨家烟糖店,施家水果批发,秦家茶叶店,牛家糕饼店,王恒泰百货店,烧饼店,天和南北货店,姚家杂货店,仁丰油饼店,九成福丝线店,永新绸布店,费记米店,宝丰布店,新义洲布店,大同布店,五洲药房,蒋家肉墩头店,水产行,朱家杂货店,费家粮行,瓷器店,严家伞店,茶叶店等。

  在我家街对面不远处,有一个浴室,我们都叫它为浑堂,浑堂里的用水,都得由挑水工到我家西边的码头上去挑,挑一桶水五分钱,几乎要挑上半天才够浑堂用。从我家再往西,还有戴家伞店,杂货店,狄家正昌油坊,茶水店等等,沿街向西的地名有扁担河,板桥浜,木排行,煤场里,双桥墩,凤凰埂,三尖咀,这些沿街的地名店铺,我耳濡目染,至今难忘。

  人道思乡清如梦,总是故土情难忘。

  码头街自唐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她始自中唐,盛于宋元明清,一直是苏皖两省的物资集散中心,是江南闻名的富庶之乡,是历代皇朝的封侯之地,这是与码头街的商贸文旅地位和商家经济富裕分不开的。

  她史存千秋,光照文明,影记岁月,图展年轮,她一直是一名历史的书写者,记述者。千百年来,她一直是苏浙晥地区最大的运河商埠,但随着东坝阻断长江东流之水,随着公路运输逐步取代河道水运,她终于退出了原本属于她的历史舞台。

  我到过周庄甪直,同里窑湖,太湖古镇。到过南浔乌镇,西塘前童,溪口古街。也到过西递宏村,屯溪老街,休宁古村。我到过江南各地的许多古镇老街,总觉得那些地方,都有些美中不足,却一时说不清楚是什么不足,在他们的身上,到底是缺失了什么样的民俗风情呢?

  当我回到了溧阳码头街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古镇地方,比起溧阳码头街时,都缺少了一种码头街上独有的漕运文化,商业氛围。那些文旅古镇,没有漕运,没有千舟万舸的商船,没有南来北往的商贾,没有河埠装卸的繁忙景象,没有生活画图中的浓淡炊烟,更没有金戈铁马,百舸争流的历史画卷!他们缺少对华夏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原貌和漕河文化形成的独特气韵的体现。

  而这里正是华夏文化发祥之地,这里的夏桥夏陵夏庄,黄墟胥河,都是华夏文化的遗址,这里有九千年历史文明的东滩头遗址,这里有史贞女投金濑的侠义故事,这里有李白在溧阳酒楼作的猛虎吟诗作,及史贞女碑的古老石刻,这里有张旭的狂草,有孟浩然的诗文,有孟郊的游子吟,有南宋名流陈亮,张孝祥,周必大文游的足迹,有宋代淳化阁帖的瑰宝遗存,有明代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渭的诗画墨迹,有汤显祖孔文卿马世俊的杂剧滩簧戏韵,这里是状元宰相的故土,这里有近代中国第一张报纸时报创始人狄平之的故居,有徐悲鸿书院巷十年寒窗的身影,有著名作家菡子在杨家院寓所灯下通宵伏案的无数个不眠之夜,这里还有岳飞韩世忠抗金杀敌的战马嘶鸣,有陶国华领导的农民反蒋暴动起义的红旗招展,有新四军东进抗日的滚滚洪流,有永不熄灭的茅山烽火……

  码头街是华夏文明发展史中留下的一朵奇珍异花,是江南漕运文化留下的一幅历史画卷。码头街自古至今,有它独有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数千年来,有多少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志士仁人,商贾精英,少年才俊,出生或生活在这里,抒写他们一生中的壮烈情怀,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欢离合!

  从另一个角度看,码头街今日的巨大变化,正是它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获得新生后的标记,她正在变成了一个新的现代化的少女,她与时俱进,跟上了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今日码头街,她已经变得更加美丽动人了。码头街正在不断向西郊延伸,它由东向西,穿过中关村新区南端,已变成近二十里的长街,一直达到了蒋店新城。

  溧阳的经济建设,正在飞速发展。她的人均gdp,已达到20万元,进入全国前列,未来的溧阳,将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后代,将会更加热爱她。

  漫步归来,已近午夜,我仍是夜不能寐。我突然觉得,我应该用文字记录下我心中的这些感受,来追忆和纪念我心中的码头街。



  作者简介

  宋仁年,原名狄仁年。男,汉族。江苏溧阳人,笔名天目湖客等。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70年代中叶开始在《翠苑》《青春》《作家天地》《山风》《乡土》《中华儿女》等杂志报纸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民间故事等各类文学作品。

  1976年起主编《溧阳文艺》,系文化局剧目工作室专业编剧。师从陈白尘吴调公菡子谢鸣钱惠荣等人,其戏曲作品曾为多家剧团演出,并获省内文艺汇演创作奖,常州市戏曲文学大奖赛提名奖,溧阳市北湖亭文学奖,影视剧《人心不足蛇吞象》获“长江杯”原创作品征文优秀奖,长诗忆菡子获中华诗圣杯实力文学奖等。电视连续剧《神仙眷恋的地方》,获全球华人名人名家文豪至尊杯实力文学奖等奖项。其作品多次入围鲁迅杯,才子杯,长江杯,中华诗圣杯,全球首届文豪至尊杯等国内外文学大赛,并多次获奖。

  著有《宋仁年戏曲影视作品选》上下集,《宋仁年诗歌作品选集》《宋仁年小说作品选集》《宋仁年散文作品选集》等多部文集。现为《双馨文苑网》网刊副主编,全国性文学网站《金榜头条》长期文学顾问,《中国诗歌作家网》签约作家,《口述历史》杂志编委,《族群文化》杂志总编,曹山文博苑艺术总监,无锡市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文学总监,无锡锡剧发展促进会编剧、艺术顾问等。

期刊简介

       《当代作家》杂志,中国当代作家协会主管,《当代作家》编委会主办,本着弘扬主旋律兼顾多元化的原则,发表了一大批优秀文艺及文艺理论作品。为进一步提升文艺理论在学术、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推广,设有:文学评论、中文教育、文学自由谈、文艺争鸣、语言研究、文化短论、文史在线等栏目。

过往期刊更多过刊..

当代作家当代作家
2025年2月第2期
当代作家当代作家
2025年1月第1期
当代作家当代作家
2024年12月第12期
当代作家当代作家
2024年11月第11期
当代作家当代作家
2024年10月第10期
当代作家当代作家
2024年9月第9期
当代作家当代作家
2024年8月第8期

阅读排行TOP10

品牌推荐

大理文化2025年7月第7期大理文化
2025年7月第7期
滇池2025年7月第7期滇池
2025年7月第7期
阅读时代2025年7月第7期阅读时代
2025年7月第7期
江南2025年7月第4期江南
2025年7月第4期
曲艺2025年6月第6期曲艺
2025年6月第6期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25年6月第6期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5年6月第6期
美术界2025年6月第6期美术界
2025年6月第6期
参花·下半月2025年6月第6期参花·下半月
2025年6月第6期
参花·上半月2025年6月第6期参花·上半月
2025年6月第6期
当代作家2025年6月第6期当代作家
2025年6月第6期
参花·青春文学2025年6月第6期参花·青春文学
2025年6月第6期
客家文博2025年6月第2期客家文博
2025年6月第2期
上海地方志2025年6月第2期上海地方志
2025年6月第2期
椰城2025年5月第5期椰城
2025年5月第5期
百家评论2025年5月第3期百家评论
2025年5月第3期
南腔北调2025年4月第4期南腔北调
2025年4月第4期
时代报告2025年4月第4期时代报告
2025年4月第4期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25年4月第4期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25年4月第4期
时代报告·奔流2025年4月第4期时代报告·奔流
2025年4月第4期
南风2025年4月第2期南风
2025年4月第2期
创作评谭2025年3月第2期创作评谭
2025年3月第2期
艺术广角2025年3月第2期艺术广角
2025年3月第2期
当代人2024年12月第12期当代人
2024年12月第12期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24年8月第8期老年教育·长者家园
2024年8月第8期
慈善2023年11月第6期慈善
2023年11月第6期
交大法学2023年3月第2期交大法学
2023年3月第2期
文化交流2022年12月第12期文化交流
2022年12月第12期
中国书画 2021年9月第9期中国书画
2021年9月第9期
岁月·醒狮国学2021年1月第1期岁月·醒狮国学
2021年1月第1期
贵阳文史2020年12月第6期贵阳文史
2020年12月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