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期刊

时尚运动

设计2025年6月第6期

基于感性工学的邛窑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为探究符合当下用户感性需求的邛窑文创产品设计思路及方案。文章首先对邛窑瓷器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内涵进行系统分析与整理,为设计提供文化依据。其次基于感性工学理论,对样本图片进行选取与感性意象词汇收集,并基于语义差异法制作李克特量表进行意象调研,再借助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最终经因子分析提取代表性词汇,以阶层分析法推导设计要素及特征。得出具体设计方案。该方法可为邛窑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邛窑瓷器;感性工学;感性意象;语义差异法;文创产品

  中图分类号:TS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5)12-0006-04

  Abstract: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design ideas and schemes of Qiongyao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at meet the current users' perceptual needs. Firstly,the article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and sorts out th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Qiongyao porcelain,which provides cultural basis for the design. Secondly,based on the theory of Kansei Engineering,the sample pictures are selected and the vocabulary of perceptual images is collected. Based on the semantic difference method,Richter scale is made for image investigation,and then the results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SPSS software. Finally,the representative words are extracted by factor analysis,and the design el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deduced by hierarchical analysis.The specific design scheme was obtained.This method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Qiongyao.

  Keywords:Qiongyao porcelain;Kansei engineering;Perceptual imagery;Semantic difference method;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引言

  随着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的建立,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邛窑传播计划”积极实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艺术家参与到邛窑陶瓷文化的交流与创新当中。目前,邛窑文化的研究已突破了传统的工艺与历史价值的探讨,正逐渐走向多元化的探索创新,但在邛窑文创设计领域,大多数产品设计仍依靠设计师的主观认知,缺乏对市场消费者情感需求的系统化和量化研究,这一局限为感性工学方法的引入提供了契机。文章将通过对邛窑瓷器的外观特征、精神内涵进行梳理分析,以更好地理解邛窑的核心思想、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探讨感性工学设计方法在邛窑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如何在文创产品设计中保留器物的文化精髓,并将其转化为符合现代情感需求的创新设计,实现了邛窑文化的价值重生,从而达到了对其保护和传承的目的,推动了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邛窑

  邛窑分布在中国四川省境内,烧制年代始于东晋,盛于唐代,衰于宋代,是四川古代最大的民间青瓷窑系[1],以青釉、青釉褐绿斑、青釉褐斑及彩绘瓷为主,所产瓷器种类以生活用品居多,如杯、盘、碗、瓶、罐、壶、盏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类数量丰富的小瓷俑。在各个历史时期较为著名的创新成果有彩绘瓷、邛三彩、省油灯等。邛窑瓷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民间陶瓷工艺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带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语言特征[2]。

二、邛窑瓷器的外观特征和精神内涵

  (一)邛窑瓷器的外观特征

  邛窑瓷器的外观特征主要包含了造型设计、装饰手法以及色彩运用3个方面。在造型设计上,雕塑艺术手法的运用较为常见,尤其体现在人物、动物等各种形态的瓷俑上,这些瓷俑造型整体偏写意,自然随意又生动有趣。据《唐代邛窑瓷器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一文所述,邛窑瓷器的制作贴合当地的人文特点和生活环境,体现了蜀地特有的民俗风情。邛窑瓷器中的生活用器类,不仅注重实用性,部分器具还通过融入雕塑手法增强其装饰性,使功能性和审美性巧妙结合,展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装饰手法方面,邛窑瓷器经历了从早期简洁无装饰到隋唐时期装饰手法丰富多样的转变,主要有划花、刻花、贴花、印花、釉下彩绘及表面釉装饰等多种装饰手法。瓷器表面纹样题材多样,反映了工匠的生活见闻及经验,且深受唐代四川地区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如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神异纹、几何纹、文字纹等[3]。在色彩运用上,邛窑瓷器常见有褐、绿、黑、黄等色,其中“邛三彩”作为邛窑色彩艺术的代表,以明快的黄色为主,辅以绿色和褐色,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此次研究从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官网及线上线下方式收集到大量邛窑文物图片,从中选出代表性瓷器样本,以及对常见代表纹样进行提取,其中色彩的提取主要以邛三彩及常见青釉瓷器为代表,通过Adobe Photoshop软件进行颜色提取,见图1。


图1 外观特征代表图

  (二)邛窑瓷器的精神内涵

  《考工记》指出,造物除了考虑实用与美观之外,还会下意识把某种深层意味和所造之物联系起来。在造物过程中,人的精神和理念被赋予物上[4]。在邛窑瓷器的制作过程中,除了满足审美及实用需求外,在宗教信仰、情感寄托和精神关怀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涵。在宗教信仰方面,邛窑生产的佛像等宗教器物及一些器物表面的莲花、飞天等象征佛教的装饰元素,体现了唐代蜀地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敬重;在情感寄托方面,文房器具、酒具茶具、粉盒等器物不仅具有日常使用功能与满足人们对精致生活的向往,还寄托了古代蜀地的酒文化和茶文化影响下文人墨客的情怀,如在器物上书写、刻画诗文或融入彩绘装饰;在精神关怀方面,邛窑瓷器中包含了大量富有童心童趣的民间玩具,如虎、牛、羊、鸡、犬、鸟、鱼等,造型生动质朴,品类多样,体现了对儿童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关怀[5]。整体来看,邛窑瓷器追求精神与物质并存,这种人与器物之间的特殊联系,超越了器物本身所带有的物质属性,赋予了器物生命及灵魂,成为蜀地人们表达情感的载体。

三、基于感性工学的邛窑文创产品设计

  (一)感性工学

  在20世纪90年代,感性工学技术和理念在日本产业界全面引入,这一理论技术主要运用数据处理将用户不确定的感性需求进行量化,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以消费者为中心,将产品感性意象转化为设计要素的产品创新技术和方法[6]。在整体造型优化设计中,主要通过感性意象的提取、感性意象与设计要素转换关系的建立、基于设计要素转换的造型设计创新等这些过程进行设计研究。目前,学术界对感性工学领域的研究已经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对家居用品、电子设备、交通设施、文化创意产品、医疗设备、机械设备以及产品包装等多个行业的研究探索[7]。在文创产品设计方面,感性工学方法的引入能够有效帮助设计师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具体的设计要素,并使其更符合当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二)研究框架

  文章旨在挖掘邛窑瓷器的“外在”与“内在”特征,实现文化符号的创新转化。主要采用感性工学的方法,调查用户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感性意向偏好,将邛窑文化符号融入设计中,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邛窑文创产品。研究框架可总结为:1.确定设计概念载体,对确定的概念载体进行样本图片收集,并进行分类整理,提取出代表性的样本图片;2.对感性意象词汇进行收集、整理及筛选,构建语义差异量表,对感性意象词汇进行评分量化,并结合因子分析,以获得更准确的感性意象偏好指导;3.运用意象阶层类别分析法,对筛选出的词汇进行逐层推演,建立起感性意象与产品设计要素之间的映射关系。4.将提取出的代表性设计要素特征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展开满意度调查[8],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三)典型样本确定

  1.邛窑文创产品概念选择:邛窑与其他类似窑口的文创产品都是以茶具、酒具的陶瓷器具居多,同质化严重,且文创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可选择性少。因此,邛窑文创的载体应更多样化,在风格上应更符合现代审美。以现如今最大的文创品牌故宫文创为例,其文创产品种类繁多,并成功打破了原有印象向时尚活泼靠拢,拓宽了文化爱好者的视野,拉近了博物馆与民众间的距离。在故宫文创产品与仰韶彩陶文创产品的现有调研数据中,两者皆为家居生活类产品购买意愿最高[9],此类产品具有实用美观以及贴近生活的特性,选择家居生活类产品作为邛窑文创的开发重点,在具体产品选择上,拟选文创小夜灯为载体做开发设计研究。

  2.样本选取:通过线上查阅相关文创小夜灯产品资料,共收集整理112张样本图片。由于概念类文创灯具通常没有大规模生产,无法代表文创灯具消费群体的偏好,因此筛选出市面上实际销售并受到广泛认可的产品图片,最终确定57个样本来做进一步的筛选试验。通过邀请6位设计相关人员根据对初次筛选后样本进行多次对比分析[10],最终选择出10张材质、形态各异的典型样本图片,见图2。

  (四)感性意象分析

  1.感性意象词汇收集筛选:对文创小夜灯的相关文章及网络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提炼并收集得到98个与其相关的意向词汇,初步筛选去除重复以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汇,并结合反义词汇形成24个感性意象词汇组,如图3。经20位设计相关人员对这24个词汇组进行选择,选出被选择次数为10次及以上的词汇组并按照顺序排列,如表1。


图2 典型样本


图3 24个感性意象词汇组



  2.感性意象评价数据量化:基于语义差异法,构建李克特七级量表以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在量表设计中,将上述最终选择出的意象词汇组内两个词义相反的词汇置于量表两端(如,现代的-传统的),设立七阶评价等级(-3,-2,-1,0,1,2,3),每个样本的量表形式如表2所示,越靠近左侧-3则感性意象越接近现代的,反之越接近传统的,绝对值越大感性意象越明显。受测者根据他们对每个样本图片的看法对每个词汇组进行评分,最终共收集到25位受测者的有效反馈。



  随后将问卷频数分析结果导出至Excel,计算出每个样本对应的感性词汇组的平均分值,可得出这些不同类别的典型样本在消费者心中的感性意象具体数值,如表3所示,样本6在“文化的——乏味的”这一组显示数值为负值且绝对值较大,则意味着样本6偏向“文化的”且意象较为强烈。



  3.因子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KMO值为0.736且大于0.6,符合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意味着此数据适用于因子分析研究。以及样本数据经过Bartlett 球形度检验后p值小于0.05,均表明研究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方差解释率表格分析每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和累积总共方差解释率,如表5所示,前两个2个因子特征根值均大于1,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5.394%,说明前两个主成分影响程度较大,即这两个主成分对文创小夜灯设计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依据碎石图也可以帮助确定因子提取个数,见图4,当折线由陡峭突然转为平稳时,从陡峭到逐渐稳定所对应的因子数量即是参考提取的主要因子数量,可见折线趋势在第二个因子后逐渐平缓,因此提取出两个主要因子进行下一步分析[11]。

  为深入分析感性意象词汇对文创小夜灯产品设计的影响,判断内部主因子特点,需要对因子载荷矩阵使用最大方差旋转方法(Varimax)进行旋转,用于找出因子与变量的对应关系,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系数绝对值越大,对应的变量与因子关系越接近[12]。如表6所示,根据感性词汇组的载荷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的排序,因子1中数值较大的前两个感性词汇组分别为“趣味的——无趣的”“文化的——乏味的”,因子2中数值较大的前两个感性词汇组为“古韵的——现代的”“简洁的——繁复的”。通过对文创小夜灯典型样本的感性词汇语义评价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影响文创小夜灯设计的主要感性词汇为:“趣味的”“文化的”“古韵的”和“繁复的”。结合因子与词汇组对应关系,因子1对应的词汇组代表产品是否给人一种文化感、趣味感,涉及到用户的情感体验和感知;因子2对应的词汇组代表产品是古韵的还是传统的,是简洁的还是繁复的,涉及产品的设计风格和理念,所以将因子1命名为感知因子,因子2命名为风格因子。





图4 碎石图



  (五)设计要素转换

  通过阶层类别分析法对文创小夜灯的设计进行推理,将感性意象逐步转换为具体的设计要素,梳理出感性意象与产品设计特征的映射关系,可对设计方案进行借鉴指导[13],如表7,通过两个因子层对4个感性意象词汇进行拓展,再将情感语言转换为设计语言,提取出对映的设计要素,指导后续具体设计方案的产出。



四、方案设计实践与结果检验

  通过对用户情感需求的量化分析,文创小夜灯设计的感知层主要体现在“趣味的”“文化的”两个方面,而在风格层面,应是“古韵的”和“繁复的”。基于以上的层次分析结果,结合前文总结的邛窑瓷器外观特征,对器物元素进行提取与设计转换,逐步推论出文创小夜灯的具体设计方案。

  (一)元素提取

  本次设计主要选取邛窑省油灯、宋代绿釉瓷鸟和兰草纹样作为主要设计原型。省油灯是邛窑的重要创新成果,因其独特的双层结构及省油设计而闻名,是古代蜀地工匠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具体体现,也与灯具文创相呼应。绿釉瓷鸟属于动物俑类,古时用作儿童玩具,造型质朴生动,蕴含着蜀地人民对儿童的精神关怀,代表童心童趣的情感意象,具有鲜明的地域情感特征,鸟类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自由、幸福与希望,用于生活用品设计中旨在传递美好的生活态度。兰草纹是邛窑瓷器中常见的装饰纹样题材,其形态写意,具有生命力,体现出蜀地工匠对生活的观察和自然的崇敬,且兰草作为花中贵族,象征典雅、高贵、平和、宁静。因此,此次设计元素的提取具有代表性且体现了邛窑器物的历史文化意义。

  (二)设计实践

  在“趣味感”方面,主要通过独特的造型、具有互动性的功能设计以及能够吸引人注意的动态灯光效果来实现。因此,造型上,绿釉瓷鸟的造型元素运用于灯具顶部,造型独特且富有趣味,赋予产品轻松愉悦的艺术美感,同时作盖把使用。在功能上,加入时间提醒功能,内置磁感应结构使灯具表面对应位置的纹样在整点时发光,提醒用户时间变更,增强互动性。在使用时还可通过拍打可调节灯光亮度,为日常使用增添更多的趣味感。

  在“文化感”方面,主要通过对传统器物元素进行符号化的提取和重构,以及结合地域文化与故事背景来体现。因此,装饰上,选取邛窑瓷器色彩代表中的绿色作为主色调,搭配少量黄色点缀,突出蜀地文化的典型色彩特征。将兰草纹样经过符号化提取与重构排列,用于盖子表面,12个兰草纹样环绕排列,代表着十二时辰,且与时间提醒功能相呼应。纹样与瓷鸟的结合,构成“兰草鸟语”的意境,仿佛小鸟在草地上欢快跳动,也象征着蜀地人民乐观、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增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的情感联结。

  在“古韵风格”方面,主要以保留传统器物的造型、结构特点,同时结合传统材质与工艺来体现。因此,造型结构上,保留古代省油灯的双层结构与古典比例,整体造型呈圆形对称,塑造出产品的古典气息。材质工艺上,采用传统陶瓷材质与现代材质的结合,通过渐变的釉色处理,光泽自然流畅,提升视觉协调感,体现出邛窑陶瓷制作工艺的精湛,代表着邛窑陶瓷的现代传承。同时对绿釉瓷鸟的线条进行优化,使其线条流畅、柔和。灯具内部流线型曲线凸起与顶部凹陷曲线相互呼应,工艺细节处理精致,体现产品的优雅感与古典之美。

  在“繁复风格”方面,主要以装饰图案的叠加、多层次的结构设计、功能的叠加以及不同材质与色彩的对比运用来实现。因此,装饰上,将兰草纹与几何图案叠加运用,使其整体比例适中,丰富且视觉协调。结构上,小夜灯的设计由盖子、灯罩与底部3个部分组成,中间作隔层设计,增强了产品的视觉层次,也赋予了产品功能多样性,使其不仅具备照明用途,还可用作容器以及摆件。材质色彩上,灯具采用陶瓷、玻璃和木材等多种材质的结合,玻璃的通透感与陶瓷的厚重感、木质的自然感形成对比,搭配色彩的渐变对比,使灯具整体呈现出繁复而精致的效果。

  (三)设计理念

  根据“趣味的”“文化的”“古韵的”“繁复的”感性意象具体设计方案推论,最终效果如图5所示。邛窑文创小夜灯的设计以“文化与创新的结合、审美与实用的结合、功能与情感的结合”为主,设计参考省油灯的双层结构,通过分层设计实现产品功能的多样化,采用智能调光与磁感应控制灯光技术帮助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并减少能源消耗,将省油灯的科学性、实用性的造物观念融入现代设计中。顶部绿釉瓷鸟造型承载着蜀地古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关怀并借物传达给当代使用者,体现“物以载道”“以物寓意”[14]。此外,鸟的形态、兰草纹样环绕与时间提醒概念对应着 “天地人和”,映照了人与自然统一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15]。整体设计的重点在于实现产品形式、功能和文化价值的统一。

  (四)结果检验

  为验证设计实践得出的邛窑文创产品是否满足用户的感性需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设计实践结果进行检验。此次问卷调研选取前文筛选得出的感性意象词汇,结合李克特7级量表对设计实践结果进行的满意度评估。将问卷回收,共收集31份,计算各词汇满意度评估结果平均值,见表8。此文创灯具产品的各个感性词汇评估结果平均值均大于等于5.0,说明设计实践结果符合用户的感性需求。


图5 邛窑文创小夜灯设计



  且该作品在四川省大学生民族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奖,进一步验证了其实践的可行性。这表明,通过感性工学方法指导设计,设计要素与感性词汇深度映射,能够帮助开发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高质量作品,也证明了本研究在辅助设计出邛窑相关文创产品时的有效性。

结语

  邛窑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窑之一,其文创产品的设计需打破传统、深挖文化内涵,结合人们的现代情感需求进行创新,以此实现邛窑与新时代的接轨。文章从邛窑瓷器外观特征和精神内涵两个方面为后续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文化来源。其次分析文创市场情况并确定文创产品设计载体,通过为文创灯具载体在市面上的样本收集和筛选,选择出典型样本,并接着进行感性词汇的筛选确定、因子分析,最终将得出的重要感性意象词汇转换为设计要素,逐步推论细化,并进行设计实践且验证可行。然而此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文创产品的市场调研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扩大,同时增加调研问卷样本量,以更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在往后的设计过程中可适度提升用户参与度,以增强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未来,邛窑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应深挖其文化内涵,探索更多元化的设计载体,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提升文创产品的互动性和体验性,构建更加完善的文创产品评价体系,以推动邛窑文创产品设计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詹颖. 唐代邛窑鸭式杯的造型源流探析[J]. 四川戏剧,2021(7):183-188.

  [2]王崇东,何毅华. 邛窑陶瓷艺术的语言特点[J]. 中国陶瓷,2010,46(5):84-88.

  [3]詹颖. 邛窑器物设计的审美文化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6-8.

  [4]季芳,郑迎. 古代审美实践对当代生态美学的启示——以造物为中心[J]. 中国美学,2023(2):98-108.

  [5]刘金宝. 邛窑小器现象与当代小器设计思考[J]. 装饰,2019(5):132-133.

  [6]Nagamachi M. Kansei Engineering:A New Ergonomic Consumer-Oriented Technology for Product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1995,15(1):3-11.

  [7]殷陈君,鹿星凡.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研究综述[J]. 设计,2024,37(16):65-69.

  [8]范敏娜,邢亚龙. 基于感性工学的Z世代国潮连衣裙设计研究[J]. 设计,2023,36(20):124-128.

  [9]王志康. 仰韶彩陶纹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22:24-32.

  [10]宁绍强,李羿达. 基于感性工学的坭兴陶触觉记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6):151-156.

  [11]陈璐璐,裴学胜. 基于感性工学的学生厨具设计研究[J]. 设计,2023,36(19):104-107.

  [12]吕晓娟,徐军.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装色彩搭配评价[J]. 毛纺科技,2021,49(2):94-98.

  [13]万露,林丽,曹翀,等. 感性叙事为导向的文创产品概念设计方法[J]. 包装工程,2020,41(10):157-162.

  [14]郭君健. 文化传承视角下中原历史名窑陶瓷烧制技艺保护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2020,31(2):69-75.

  [15]胡飞.“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再思考[J]. 包装工程,2007(5):84-87.

期刊简介

       设计,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0069,国内刊号:CN11-5127/TB,邮发代号:80-636,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过往期刊更多过刊..

设计设计
2025年5月第5期
设计设计
2025年4月第4期
设计设计
2025年3月第3期
设计设计
2025年2月第2期
设计设计
2025年1月第1期
设计设计
2024年12月第12期
设计设计
2024年11月第11期

阅读排行TOP10

品牌推荐

设计2025年6月第6期设计
2025年6月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