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摄像
您这一系列黑白摄影作品,非常的大气和霸气。作品展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包括麦田、瀑布、雪山、水域植物、农田等场景,画面以黑白呈现,边缘有类似墨渍涂抹的效果,这是后期特意处理,还是拍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有怎样的创作意图?
张百成:这些照片都是用黑白相纸乳剂手工涂抹工艺制作的。我在乐凯厂买了几十公斤黑白相纸的乳剂。相纸是用画水粉画的水粉纸做纸基,水粉纸是无酸的而且长时间泡在水里不会破损。寻找纸的过程、试纸的过程,也是很费时间的,因为纸的质感纹理厚度对画面都有影响。在暗房灯下把卤剂化开,用排刷涂抹到水粉纸上,晾干后当相纸使用。排刷涂抹的痕迹也是参与到画面的表现上的。每张照片上都有刷子的笔触,我们学校有一位油画专业的老先生看到深以为然,专门找我聊这个刷子笔触痕迹。
照片的黑边是我特意曝光上的,因为不曝光用定影液定影的时候就会冲洗掉,这样刷子的痕迹就不显现了。我感觉这种大尺寸的照片,用的是全开纸787x1092cm,有一个黑色的边缘好一些,压得住,能突显手工感和唯一性,又如同古代碑刻拓片给我们的那种历史感。
摄影与摄像
这种摄影风格注重纹理的表现,能够突出自然景观的质感和形态,您的这种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张百成:首先这组照片我大多使用4×5大画幅,这种尺寸的底片为我后期制作大幅照片清晰度提供了保证。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原因,早期我只能买到24寸的相纸,再大尺寸的相纸是买不到的。现在能买到更大尺寸的黑白相纸。我在书上网上查找资料,看到国外摄影师有卤剂涂抹工艺的作品,就想尝试下。买了乐凯的卤剂,试了好多种纸。当时济南有一个特种纸的供应商,他的纸库我去了好多次。有的纸质感很好但是与乳剂贴合不好,有的纸酸性大,不是中性不能长久保存。因为还需要显影定影冲洗,对纸张要求,是需要在水里浸泡。寻找纸张的过程,用的时间挺长的。最后找到法国康颂的一种纸满意了,达到我要求了,那种高兴啊!其实就是安塞尔·亚当斯讲的:预先想象。
摄影与摄像
说到安塞尔·亚当斯,我觉得您的双眼放出了光芒。您的作品风格,能看到亚当斯的影子,包括您的外貌,与大师也有几分神似呢。
张百成:确实,安塞尔·亚当斯对我影响很大。我读他的书,看他的作品集,尽量多看他的原作。我还跑去美国加州优胜美地专门看亚当斯的纪念馆。亚当斯的助手阿兰.罗斯来平遥时我还跑去拜见他。
摄影与摄像
在摄影创作中,您更倾向于展现宏大场景还是微观细节?《热风》系列自然题材的黑白摄影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
张百成:我觉得拍摄取景,不管是宏大场景还是微观细节,一定要懂得“舍”这个字。真正懂得了“舍”,自然能明白“取”的含义。如此一来,对眼前的“景”,也会有更深地理解。更明白那种看似舍弃却并非真的舍弃,看似未舍弃实则已舍弃的微妙分寸。当我领悟到这种“舍而不舍,不舍而舍”的真谛,便能感知到景物之外更深远的意境,领略到景外之景。
拍摄时深谙“神”这个字的要义。一旦懂得了如何去把握“神”,那对于“形”的描绘自然就会心中有数,同时也能够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情”。要知道,“神”与“情”是画作的灵魂所在,要能在作品中捕捉到它们,这幅照片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要把握好画面内呈现出的景致,还得去领悟那画外延伸的意境。相比之下,获取画内的景色还算容易,可要捕捉到画外的深远意境,就困难多了。只有多读书,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养分;多行路,于旅途之中积累阅历;多观摩名家大作,学习借鉴他们的技巧与智慧,如此坚持,自然有所得。
摄影与摄像
在拍摄这些作品时,哪一个场景或瞬间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张百成:麦田那张吧!此麦田非麦田,又还是麦田。 艺术语言,不像语言那样明了,是自身的张力形成艺术符号。艺术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它不依赖于明确的情感和指代,而是通过自身的张力传达情感和思想。麦田在这里成为一种艺术符号,超越了其物理属性,象征着某种精神或情感。这种符号的张力来自它与观众内心的共鸣,激发了个体对生命、自然、记忆等主题的思考。
摄影与摄像
对于黑白摄影这种形式,您认为它在表达自然景观方面,相较于彩色摄影有哪些独特优势?
张百成:黑白摄影通过去除色彩,将观众的注意力从现实的缤纷多彩转移到形状、线条、纹理和光影对比上,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抽象性和象征性。它可以使照片看起来更加经典、永恒或怀旧,为自然景观增添一种时间静止的美感。
黑白摄影通过去除色彩,简化了画面元素,使得主题更加突出。在黑白摄影中,光线和阴影的变化被放大,光线的方向、强度和质感成为表达景观的重要手段,使得作品在光影对比中更具戏剧性和表现力。
黑白照片常常与过去的时代相联系,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和时间的思考,为自然景观赋予一种历史沉淀感。这个问题比较大,我就说这几点吧。
摄影与摄像
您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学习经历,对您的摄影风格和创作理念产生了哪些影响?
张百成:在母校学习,为我一生的摄影实践插上了翅膀,举个摄影基础地冲底片这个例子。我现在用的冲洗药都是买化学药品自己配制,上学那会儿赵巷老师教我们底片要冲的薄一点,按赵老师的原话叫“灰涂涂”。底片薄了反差会低但是颗粒细腻,放大大幅照片的时候相纸不需要很长曝光时间,那个反差低可以靠显影药水靠相纸靠放大光源调整到自己满意。这样操作下来我的120底片也可以放大到70厘米×100厘米,而且颗粒细腻程度能让我满意。在电影学院学到的不只是这个,还有好多好多……昨天在直播间看到了钱元凯老师与影友交流。如同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课堂,让我有种如沐春风的感慨。
摄影与摄像
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先生曾这样评价您的作品,他说您的作品规范严谨,在同样的西藏记行作品中,不管是记录藏民虔诚的宗教仪式,还是捕捉自然造化及人力建造的景色,作品显示了纪实语言的鲜明特色,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活之美的不懈追求。在规范中寻找规则,将所有作品都统摄在一种美的意绪之中,黑与白,虚与实,动与静,它飘忽不定,却又真实地存在作品中,显示了对摄影语言有效的驾驭能力。佛学院简陋的僧舍、广阔的农田能够获得错落有致的形式美感,正是创作者设计匠心的自然表露。您的黑白摄影作品在题材、构图、影调处理上,是如何共同构建出独特的自然美学的?
张百成:黑白摄影通过去色—抽象—象征的三重转化,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摄影作品。赋予景观以哲学性,让观众主动参与意义的构建——所以有人说:“黑白摄影是一种凝视,而非观看。”
摄影与摄像
张老师,您后续是否有计划围绕类似题材继续创作?
张百成:我使用最多的相机还是数码相机,我也一直在学习实践数码打印高质量黑白照片的技术。不管用什么相机,用什么材料能表达出你的思想感情来就是好的摄影作品。
记得2021年在山东美术馆看到油画家王克举先生的《黄河》油画展,百多幅从黄河源到黄河入海口的油画作品,看得我荡气回肠啊!自问什么时候我用我的镜头拍摄黄河两岸。
摄影与摄像
张老师,期待您的黄河大作问世!
张百成:我生长在黄河边,我一直对黄河怀有深厚的敬畏之心,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底蕴 。想拍出好作品来不容易,我努力吧!谢谢!
张百成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山东旅游摄影协会理事;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师。
参与撰写《专题摄影与编辑》《人像摄影用光》《大学摄影艺术》编委,出版摄影作品集《岁片》。
2005年,于山东工艺美院展厅举办个人黑白摄影作品展《两极》;
2009年,于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举办个人黑白摄影作品展《热风》;
2010年,于山东工艺美院美术馆举办作品展《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