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期刊

文学文艺

音乐戏剧

音乐世界2025年4月第2期

先生风范 山高水长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南下工作团从临汾出发,开始挺进大西南。1949年常苏民随队伍来到成都,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一支年轻的革命队伍陆续进入四川,其中包括了原西北人民艺术学校。他们奉命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南下第三梯队二大队。亚马、常苏民分别任大队长、教导员。而后这支队伍不仅是南下军管会的一部分,还是一支文艺宣传的专业队伍。一进城他们就在成都的东丁字街华赢大舞台、太平街中国艺术剧院、西御街中央大剧院等处上演了从晋绥带来的歌剧《白毛女》《刘胡兰》等,场场爆满。而后文工二队全体工作人员到重庆创办了西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刘仰峤,副院长沙汀、朱丹西,教育长常苏民。

  从此,常苏民扎根四川,成为助力四川文学艺术界的一大主将。

  1953年,常苏民任西南音乐专科学校(川音前身)校长,从此开启了他在四川音乐学院从事教育36年的奋斗历程。

一、忠贞不二的革命音乐家

  常苏民是山西长治人,生于1910年,1924年考入山西国民师范学校,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常苏民创作了《牧羊曲》等大量歌曲,为大型歌剧《交城山》《闹对了》《杨满仓办喜事》《美人计》等担任音乐设计,整理了传统晋剧“小开门”“雁过滩”“南北塔落”“青天歌”“跌落金钱”“大救驾”“南瓜蔓”“紧杀鸡”等曲牌,编写了《音乐常识教材》和《山西梆子音乐概述》。1944年7月,《山西梆子音乐概述》在《抗战日报》上全文发表,在文艺界引起很大反响。

  1949年常苏民任成都市军管会文艺处处长,统管文学艺术的工作。

  据《四川音乐学院校史》记载:“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成都。在这新旧历史篇章迭替的时刻,当穿着灰棉军服、打绑腿、着布鞋的常苏民同志在春雪霏霏中和成都的作家艺术家们见面时,他质朴、沉稳、和善、耐心的革命者的风范,吸引了大家。大家从心眼里赞赏这位身穿军装,风尘仆仆的音乐艺术家、革命领导干部。”

  常苏民的一生保持了朴素、正直的革命干部形象。

二、为人师表的音乐教育家

  常苏民从事音乐教育历史非常悠久。1929年,19岁的他从山西国民师范学校艺术科毕业,便在太原山西省立第四女子师范任音乐教师。1939年,来到武乡任晋东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后调任晋西北艺术学校教育长兼音乐系主任,西北“鲁艺”教务长、西北艺校教育长。解放大军南下入川后,常苏民担任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的第三届领导。1953年夏,全国大专院校院系调整开始,西艺音乐系和成都艺专音乐科合并,在成都艺专校址上成立“西南音乐专科学校”,常苏民任校长。

  纵观常苏民在四川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育的36年,有两个重要阶段。

  (一)从1953年至1966年,13年艰苦奋斗,为四川音乐学院打下了非常坚实牢靠的基础,这个时期是常苏民的创业阶段。

  内行的他深知学校必须教师优秀、学科专业。当时音乐专科学校开设了声乐、作曲、弦乐、管乐、民乐等专业,设三年制(高中毕业入学)和五年制(初中毕业入学)。教师48人,教室不够用,只有37台钢琴用于教学,教职工宿舍分布在七八个地方。办好新学校,困难重重。常苏民首先抓专业教育,相继成立了民族器乐系、民族音乐系,并兼任了两个系的系主任。

  1959年6月,“西南音乐专科学校”改名为“四川音乐学院”,常苏民任院长。

  常苏民重视艺术实践活动,亲自带学生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独唱独奏音乐会,取得很大成功。他深知音专的关键是教师队伍,还带领江隆浩等老师到北京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取经。

  (二)1976年后,在常苏民的领导下学院科教并举,很得人心。学校陆续提升了不少老师的待遇、解决了耽误多年未解决的教师职称问题,修建了讲师楼、教授楼、职工宿舍一百多套,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为了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学校抓紧一切机会,送教师到外地和兄弟院校去取经学习、观摩演出、参加学术会议等,不断地请国内外专家到学院讲学,并修建了图书馆,设立了阅览室、欣赏室,还进口了钢琴、管乐、视听设备等。

  后来,学生在国内外各大比赛中荣获大奖,为川音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常苏民主持川音工作前后达36年,历程光荣,成果丰硕。大家称赞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评价他为“学富五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保护人才,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音乐艺术家,是桃李满天下的师长。

三、学识渊博的音乐作曲家

  常苏民从小生长在寺庙附近,耳濡目染的是笙、箫、笛、管等吹奏音乐,加上父亲酷爱地方戏,受环境的影响,他在儿童时期便耳感七音。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上党梆子,那高昂的音乐让他热血沸腾,激情满怀。1925年他开始正式学习音乐,研究中国民间音乐、戏曲音乐。1926年常苏民考入国民师范雅乐团。学校每周都会选用年轻俊朗的他在台上进行手风琴、钢琴演奏。那时他便是学校里为广大师生赞誉的音乐人才了。后来,他开始在艺术科学音乐,兼学艺术书画等课程,为以后的音乐作曲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常苏民说:“三年艺术科的学习,通过吹、拉、弹、唱的钻研,与理论作曲上的和声、复调、曲式、配曲四大件和串连音乐史论的学习,我就迈步走向音乐艺术之路了。”

  常苏民认为曲是歌的魂,也是他的魂。他把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都融入了作曲中。常苏民创作的革命歌曲挺拔高昂、慷慨激昂,不仅朗朗上口,而且使人振奋。他先后创作有《团结抗战》《向前进》《打西安》《井冈山》《一切为了钢》《万岁!伟大的祖国》等十余首革命歌曲。

  常苏民在戏曲音乐的记录整理中所做的工作十分有价值,被称为中国研究民间戏曲音乐的先导。1955年,常苏民为晋剧舞台艺术纪录片《打金枝》所进行的编曲,是他代表性的作品。此曲源于他一方面熟悉山西戏曲高亢、明亮的声腔特色,一方面又得益于他长期音乐专业学习的艺术积累。在他的编曲中,既保留了传统晋剧音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又注入了民族音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使传统的晋剧音乐更加动听,音乐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更为广大的观众所喜爱,在当时乃至对以后的晋剧音乐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常苏民还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电影音乐。1950年常苏民为电影《刘胡兰》作曲。

  他还完成了音乐作品20余部,其中包括:1955年为故事片《猛河的黎明》谱写的插曲《雪山上升起了金色的太阳》、1975年为故事片《黄河少年》谱写的插曲《黄河起风暴》等。

  从1979年至1982年这短短的4年间,是常苏民从事电影音乐创作的高产期。在此期间,他与作曲家陶嘉舟先后为电影《神圣的使命》《山城雪》《漩涡里的歌》《姑娘的心愿》《千古风流》《巴蜀洞天》等创作了《险滩号子》《千古奇冤》《人家的船儿桨成双》《眷念》《银凤》等18首主题曲和插曲,并出版发行了《常苏民、陶嘉舟电影歌曲选》。

  他的电影音乐具有鲜明的特色,构筑了电影的骨架,更具有戏剧性、民族性、抒情性。其中三首歌非常出色,红遍大江南北。发行于1980年的电影《山城雪》主题曲《想延安》,由雁翼填词,常苏民、陶嘉舟谱曲,李谷一演唱,在当时是很多人非常喜欢唱的歌。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陕北有一个好延安。好延安里红彤彤、红彤彤,住着朱德毛泽东,啊哎咳一咳呀。”此曲中加了“信天游”的曲调,不仅具有强烈的革命感情色彩,还有浓厚的陕北地方特色。

  电影《神圣的使命》的插曲《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 !》更是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这是一首抒情歌曲。“情切切、 意惶惶,泪眼盼春光。人相对、心隔墙,无言话衷肠。花零落、月西沉,心破碎、黯神伤,孤独痛苦,徘徊彷徨,是谁种下这祸殃。怨重重、恨悠悠,正义难伸张。忆往事、想未来,进退两茫茫。”阎树田、陶嘉舟的歌词情真意切,常苏民所谱的曲调曲风忧伤,陈蒙演唱婉转动人,打动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发表在专辑《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中。

  最让人难忘的是电影《漩涡里的歌》的插曲《船工号子》。曲调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通过“平水、见滩、上滩、拼命、下滩”,再现了船夫闯滩夺险的生动场景。唱者声遏行云,听者血脉贲张。1981年李双江演唱《船工号子》,更是刚劲豪放,气势宏大,成为展现四川人精神的代表作品。

  无论在何处,只要听到这首歌:“嗬西左嗬西左嗬西左嗬西左哎,穿恶浪哦,踏险滩呐,船工一身都是胆罗。闯漩涡哟,迎激流哦,水飞千里,船似箭罗。乘风破浪嘛,奔大海喽,齐心协力喽,把船扳喽。幺哦嘿、幺哦嘿、幺哦嘿、幺哦嘿……”你就知道四川人来了。

  常苏民不仅为电影作品作曲,而且陆续在《全民音乐》《音乐研究》《四川音乐》等杂志上发表了音乐论文20余篇。

  1989年,常苏民离休,为表彰他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经国务院批准,给予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常苏民先后担任过中国音协四川分会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常务理事、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第五届常委。他最看重的是音乐学院的教师职务。

  1993年常苏民去世。临终前,他拉着儿子小勇的手说:“我生是教书匠,死也是教书匠,我生是太行人,死也是太行人,你把我送到太行去。”常小勇遵照遗嘱,把常苏民的骨灰一半送到了长治,一半留在了成都和母亲合葬。

  为了永远记住这位川音的奠基人,学院在他1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时,在行政楼前立了常苏民院长的纪念雕像,称赞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这就是四川音乐学院的奠基人——“教书匠”常苏民。

参考文献

  ①四川音乐学院1939-2024建校85周年校史。

  ②《音乐教育家常苏民纪念文集》,四川文艺出版社,2014年。

  鸣谢:王英、常小勇

作者简介

  白小犇,四川传媒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白山杉,四川传媒学院摄影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郑雪


期刊简介

       《音乐世界》是四川省文联与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主办,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收录,是省级期刊。音乐世界研讨音乐理论和技巧问题,介绍声乐、器乐和识谱知识;发表音乐评论,刊登中外曲谱和音乐界名人。 《音乐世界》(半月刊)创刊于1954年,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主办。 《音乐世界》是通俗音乐刊物。研讨音乐理论和技巧问题,介绍声乐、器乐和识谱知识。发表音乐评论,刊登中外曲谱和音乐界名人传记,报道音乐界及该社消息。

过往期刊更多过刊..

音乐世界音乐世界
2025年6月第3期
音乐世界音乐世界
2025年4月第2期
音乐世界音乐世界
2025年2月第1期
音乐世界音乐世界
2024年12月第6期
音乐世界音乐世界
2024年10月第5期
音乐世界音乐世界
2024年8月第4期
音乐世界音乐世界
2024年6月第3期

阅读排行TOP10

品牌推荐

当代音乐2025年10月第10期当代音乐
2025年10月第10期
广播电视信息2025年9月第9期广播电视信息
2025年9月第9期
音乐世界2025年8月第4期音乐世界
2025年8月第4期
剧影月报2025年8月第4期剧影月报
2025年8月第4期
演艺科技2025年4月第1期演艺科技
2025年4月第1期
中国音乐2024年7月第4期中国音乐
2024年7月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