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街角的一座座静谧、典雅的图书馆,承载着人类最宝贵的精神文明,如同永不熄灭的智慧火种,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愈显庄重、神圣。
在这里,每个书架都可能连接着不同时空,每张书页都可能改变认知维度,每个读者都可能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灵魂,每个求知者都可能追逐到自己的心之所向。
青年梁启超苦于书籍流传甚少,学习知识难度极高,他以万木草堂为核心和起点,创办了万木草堂书藏。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图书馆的概念,是他以书为舟,为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而拓荒。藏书世家出身的张元济立志“昌明教育,开启民智”,先后创办了通艺学堂图书馆、涵芬楼、合众图书馆等,滋养了许多热爱书和阅读的人,其中就有沈雁冰。
当沈雁冰常常流连在涵芬楼,终日沉浸在其丰富的馆藏中时,文学才思悄然萌发。他日夜苦读,广泛涉猎,恨不得读遍每一页,渐渐在文学界崭露头角,成为文坛巨匠茅盾。
深爱图书馆者如气象学家竺可桢、数学家陈景润、布衣将军冯玉祥,他们终其一生,视图书馆为知识宝库和精神家园,将前人的智慧化为自己翱翔的翅膀。
岁月呼啸而过,站在数字时代的门槛回望,图书馆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但是,当孩子们在智能书架前流连忘返,当老学者在古籍数据库里发现新的线索,人们终会明白,图书馆始终是照进现实的精神之光,是让人类阅读成为文明呼吸的永恒原野。
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从“图书馆”三个字开始,追寻一些与图书馆有共同的深刻过往的人们的足迹,致敬他们为传承优秀文化的无私之举,感受他们曾经在书页中体味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