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方温润的夜色中,当万籁俱寂之时,总有一抹旋律能穿透时空的壁垒,轻轻叩响人们的心扉。这旋律源自一位名叫吕思清的小提琴家,他的琴声,如同蓉城细雨般绵长,又如山涧清泉般纯净,让人在喧嚣之外寻得一片心灵的净土。
笔者有幸在5月的成都见到了这位著名的小提琴家,并在现场聆听了一曲小提琴《梁祝》,外加两次返场表演,再次被吕思清感动。
弦上风华
说起小提琴家,吕思清是古典乐迷一定会提到的名字。他1969年出生在青岛,4岁习琴,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破格录取、成为年龄最小的学生,11岁由小提琴大师耶胡迪·梅纽因选入英国梅纽因学校。1987年,17岁的吕思清一举获得第三十四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在连续两届金奖人选空缺的情况下,成为了在这项重大赛事中拔得头筹的第一个东方人。自此,他声名远扬,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传奇音乐人生。19岁时,吕思清赴纽约朱丽亚音乐学院深造,师从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德罗希·迪蕾女士及姜孝先生。
作为第一位夺得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之一 ——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吕思清无疑是当今乐坛最活跃的杰出中国小提琴家。他那美妙绝伦、激动人心的琴声早已遍布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洛杉矶好来坞碗型剧场、加拿大多伦多福特中心、渥太华国家艺术中心、蒙特利尔艺术广场、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威格莫尔音乐厅、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凡尔赛宫路易十四歌剧院、瑞士日内瓦维多利亚音乐厅、俄罗斯莫斯科音乐大会堂、克林姆林宫、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中心、日本东京三得利音乐厅、韩国首尔艺术中心、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香港文化中心、中国台北音乐厅等世界著名的演出场所。吕思清以他激情洋溢的演奏以及无可比拟的音乐魅力赢得了全球超过四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观众,被国际媒体盛赞为“一位杰出的天才小提琴家”。
吕思清曾与众多世界及中国优秀指挥家合作过,如洛林·马泽尔、瓦列里·捷吉耶夫、艾度·迪华特、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劳伦斯·福斯特、梵志登、奥斯莫·万斯卡、余隆、谭盾等。他也曾与诸多国际知名乐团多次合作,其中包括英国皇家爱乐乐团、英国爱乐乐团、哈雷管弦乐团、西班牙毕尔巴鄂交响乐团、瑞士伯尔尼交响乐团、挪威斯塔凡格交响乐团、巴黎室内交响乐团、萨尔茨堡室内乐团、纽伦堡交响乐团、阿斯彭节日乐团、辛辛那提室内乐团、好来坞碗型剧场乐团、华盛顿交响乐团、多伦多室内乐团、温哥华交响乐团、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爱乐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日本读卖新闻交响乐团、九州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
在频繁参加世界各地音乐节演出活动的同时,吕思清还连续多年担任中国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的艺术总监,这一音乐节现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室内乐音乐节。吕思清也曾受邀担任耶胡迪·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上海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等国际音乐大赛的评委。吕思清还创办了“吕思清·深圳福田国际弦乐艺术周”,每届艺术周都邀请数位国际知名弦乐演奏家和教育家参与,共同打造高规格的音乐节品牌。
吕思清与包括飞利浦Philips、拿索斯Naxos、马可波罗Marco Polo、瑞典BIS、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在内的世界知名唱片公司合作出版过多张个人专辑。他使用六把斯特拉迪瓦里、瓜奈里、阿玛蒂意大利名琴演奏并与多伦多室内乐团合作录制的“维瓦尔第《四季》名琴版”,被权威乐评家赞誉为“演绎与录音均属A+天碟级,是可遇不可求的无敌制作”。他还曾录制过五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其发行量数以百万,并被喻为当今最佳版本。
因其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吕思清还获得过众多的社会荣誉,包括美国国会众议院荣誉证书、美国新泽西州“杰出亚裔艺术成就奖”、美国加州参议院荣誉证书、四次获得美国加州众议院执委会荣誉证书、万宝龙卓越艺术大奖、《中国青年》杂志“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个青年人物”之一、《北京青年报》形象大使等。美国加州Millbrae市将2006年9月16日定为“吕思清日”。吕思清除获得帕格尼尼金奖外,还曾赢得过北京、英国及美国等多个重要国际比赛大奖。
吕思清现使用由墨尔本交响乐团主席、艺术赞助人李大伟先生(Mr David Li AM) 慷慨提供的意大利制琴大师G .B瓜达尼尼于1777年在都灵制作的小提琴。
至今,吕思清登上古典音乐舞台已逾40年,活跃于乐坛的这些时光里,他从不曾停止在舞台上用精湛的技术与深刻的诠释为听众们带来一场场艺术盛宴。如果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四十多年的高密度演出所展现的,是他一刻不曾松懈的高度自律与艺术追求。他的黄金年代不曾过去,一直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
作为一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小提琴家,吕思清常常研究、演出各种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作品。从“完全勃拉姆斯”到“完全贝多芬”,他一直持续着对德奥经典的钻研;而“情迷法兰西”则体现了他对法国作品的深入探索。从维瓦尔第、巴赫的久远乐声到肖斯塔科维奇、巴伯的时代新声,他在音乐史的长流中泛舟前行;从无伴奏组曲、室内乐到协奏曲,他以不同的形式展现音乐之美。
伴随着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吕思清的名字响彻世界各大音乐厅,从纽约的卡内基到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他的琴声跨越了地理的界线,也跨越了文化的鸿沟。在异国的舞台上,他用一把小提琴,讲述着东方的故事,传递着东方的情感,让西方听众为之动容。他的音乐,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
相约成都
2024年5月10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小提琴家吕思清静静地站在四川交响乐团音乐厅后台候场,准备着他即将到来的演出。他身穿一袭优雅的深蓝色礼服,胸前佩戴着闪亮的银色领带夹,整个人散发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尽管已经无数次地站在这个舞台上,但每一次的演出对他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上台演出前,吕思清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他仔细检查自己的小提琴,确保琴弦的张力、音准达到最佳状态。然后他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专注于即将到来的演出。
在这个过程中,吕思清也许会回想起自己多年的演奏经历,第一次拿起小提琴的兴奋和好奇,以及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他从未放弃过,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他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他与观众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当舞台的灯光渐渐亮起,观众席上传来阵阵掌声时,他缓缓地走向四川交响乐团音乐厅的舞台中央,坚定有力的步伐充满了自信和力量,目光扫过观众席,与观众建立眼神的交流,随之他轻轻地提起小提琴,将琴弓搭在琴弦上准备演奏。他的手指在琴弦上灵活地跳跃,弓弦之间响起了大家熟悉的《梁祝》旋律。尽管吕思清已演出《梁祝》很多次,但他的演奏依然充满了情感和力量,再一次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人故事分享给大家。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吕思清向观众鞠躬致谢,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观众用掌声和欢呼声表达着喜爱,吕思清为大家的热情感染,返场了两次。吕思清的音乐不仅治愈了无数人的心灵,也传递出了爱和美好的力量。
再次出发
吕思清的第三轮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全国巡演——“魔弓传奇III”已于2024年3月27日正式启动。从3月到12月,吕思清带着5套精彩曲目,与全国四十余座城市的听众见面。
2024年,吕思清“魔弓传奇III”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为各地观众准备了不同风格的精彩曲目:“完全贝多芬”中包含了贝多芬的多首小提琴奏鸣曲,旨在对“乐圣”进行艺术再诠释;为献礼中法建交60周年而推出的“情迷法兰西”将演绎德彪西、圣桑、弗朗克等法国作曲大师的作品;“永恒的四季”中选取了维瓦尔第的“四季”套曲和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带领大家在音乐中饱览欧洲与南美不同的四季风光;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同时也身为小提琴演奏家,如莫扎特、帕格尼尼、萨拉萨蒂、克莱斯勒、维尼亚夫斯基、马思聪等,“向大师致敬”这套曲目,便是一个当代演奏家向前辈大师们致以的崇高敬意;当然,在广大乐迷中呼声最高的《梁祝》也将在“永恒的梁祝”这套曲目中与大家见面。
本次巡演中,吕思清邀请了多位钢琴家与他合作,其中包括香港演艺学院钢琴教授郑慧、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钢琴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芦静怡、北京鼎石国际学校表演艺术中心总监金文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钢琴教师王超、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硕士研究生刘诗华等,他们将共同为全国各地的乐迷带来一场场豪华的音乐盛宴。
对于吕思清而言,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或爱好,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和追求。他用自己的琴声,诠释着对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在他的音乐世界里,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探索与超越。他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手中有琴,就能奏响生命中最美的乐章。
如今,吕思清的音乐故事仍在继续。他的琴声,如同一条潺潺流淌的河流,滋养着无数人的心田;他的音乐之旅,也像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出征,引领着人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行。
(本文图片由吕思清授权)
作者简介
王鸢,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