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期刊

商业财经

其他

中国防伪报道2024年4月第4期

公安机关依法严打侵权假冒犯罪 2023年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4万起


  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夏季行动”“昆仑2023”等专项行动,依法严打各类侵权假冒犯罪。全年,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4万起,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势头,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各地公安机关聚焦创新驱动,严厉打击侵害科技创新成果的假冒专利、侵犯商业秘密等犯罪,组织侦办技术领域相关案件150余起,以严格保护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聚焦公共安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消防器材、燃气设备、电气产品、建筑材料、汽车配件等犯罪,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打击整治,切实化解风险隐患。聚焦文化繁荣,严打侵犯著作权犯罪,组织侦办盗版教辅图书、电影、软件等刑事案件1300余起,切实维护版权市场秩序。聚焦营商环境,严厉打击涉企知识产权犯罪,依法平等保护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等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工作中,公安部指导各地公安机关着力强化“行刑衔接”,与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健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共享、专业支撑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协作效能,构建大保护格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打击院线电影盗录传播”“青少年版权保护季”等专项行动,联合挂牌督办的150起重点案件全部告破。同时,各地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惠民利企”调研走访活动,探索建立新型警企协作制度措施,天津公安机关“知识产权保护流动警务站”、江苏公安机关“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前哨”获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密切协作配合,持续推进“昆仑”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犯罪,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公安机关持续依法严打节日期间侵权假冒犯罪

  为切实做好岁末年初维护安全稳定工作,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元旦”“春节”前后制售侵权假冒燃气设备、日用家电、汽车配件、电气产品等民生安全领域突出违法犯罪,深入城乡市场和权利人企业走访摸排,密切与行政执法部门协作配合,加强线索研判和专案攻坚,坚持“大案”“小案”并重,集中破获一批案件,查缴一批假冒伪劣商品,消除一批风险隐患,切实保障节日期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安部2月6日公布5起侵权假冒犯罪典型案例。

  工作中,公安机关针对节日市场供需两旺,部分不法分子借机产销侵权假冒商品等情况,重拳打击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侵权假冒犯罪,坚持追根溯源、循线深挖,坚决斩断利益链条、打深打透,坚决守护群众安全过节。重庆、山东、广东、江苏、四川等地公安机关及时侦破公安部督办的赵某等人制售假冒伪劣燃气灶案等5起重点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0名,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4处,查获侵权假冒燃气灶、燃气热水器、卡式炉专用燃气瓶、汽车电瓶、电线电缆以及制假原材料一大批,涉案总价值1.5亿余元。

  公安机关提醒呼吁广大群众,要切实增强防范意识和法治意识,购物时选择正规商家和平台,一旦发现违法犯罪线索,请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举报。

5起节日期间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侵权假冒犯罪典型案例

  重庆大渡口公安机关侦破赵某等人制售假冒伪劣燃气灶案

  2024年1月,重庆市大渡口区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破获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查获假冒伪劣燃气灶5000余台,案值1000余万元。经查,2021年11月以来,不法分子冒充燃气公司员工走街串巷,以燃气检查为名入户,谎称群众家中燃气灶年久失修、存在燃气泄漏风险,以“家电下乡”“政策补贴”“价格优惠”等为诱饵欺诈式销售假冒伪劣燃气灶。

  山东日照公安机关侦破李某等人制售假冒伪劣燃气热水器案

  2023年12月,山东省日照市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破获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查获假冒品牌燃气热水器1000余台,案值1000余万元。经查,2023年1月以来,不法分子设立生产窝点,以国家已淘汰的设计工艺标准生产燃气热水器,加贴知名企业商标标识后冒充正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广东珠海公安机关侦破李某等人制售假冒品牌卡式炉专用燃气瓶案

  2023年12月,广东省珠海市公安机关根据走访权利人企业获取线索破获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查获假冒品牌卡式炉专用燃气瓶16万余瓶、卡式炉300余个、烤盘1200余个,案值1000余万元。经查,2023年3月以来,不法分子在不具备相关生产资质的情况下生产假冒知名企业品牌的卡式炉专用燃气瓶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江苏苏州公安机关侦破阴某等人制售假冒品牌汽车电瓶案

  2023年12月,江苏省苏州市公安机关根据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线索破获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查获假冒品牌汽车电瓶600余个,案值3000余万元。经查,2020年3月以来,不法分子设立汽配公司作为掩护,大量购入未经检测的“白板”汽车电瓶,加贴知名车企商标标识后冒充正品,通过汽修小门店以真假混掺的方式销售。

  四川南充公安机关侦破林某等人制售假冒伪劣电线电缆案

  2023年12月,四川省南充市公安机关根据走访建材市场掌握的线索破获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查获假冒伪劣电线电缆60余吨,案值9000余万元。经查,2019年10月以来,不法分子设立电线电缆公司作为掩护,生产电阻、外层绝缘体厚度不达标的假冒伪劣电线电缆,并以虚构的公司名义招募区域代理进行销售。

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以“特供”“专供”名义制售假酒犯罪

  公安部组织有关地方公安机关对以“特供”“专供”名义非法制售假酒犯罪开展集中打击,全环节破获“重庆武隆‘5·21’特大制售假‘特供’酒案”等一批跨区域重大案件,摧毁一批地域性职业制假犯罪团伙,联合相关部门整治一批与制假犯罪相关联的黑灰产业链,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月1日,公安部公布5起非法制售“特供”酒案例。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冒用中央和国家机关、人民军队名义,以低档白酒灌装、勾兑生产、销售所谓“特供”“专供”等假酒牟取暴利,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滋长不良社会风气,损害党政机关、人民军队形象。公安部将此类犯罪作为“昆仑”专项行动的打击重点,部署各地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打着党政机关、人民军队“特供”“专供”酒名义制售假酒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同时,针对此类犯罪与虚假宣传、商标侵权、互联网售假、危害食品安全及非法印刷等行政违法行为交织关联特点,公安机关积极会同有关行政部门开展联动执法,加强对重点场所的监督检查,深挖利用互联网、物流寄递等销售假酒的犯罪线索。根据重点地区制假售假犯罪形势,组织开展跨省集群战役,彻底斩断“产供销”犯罪链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有关部门于2013年印发通知,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公安部等六部门于2022年发布《关于禁止销售“军”字号烟酒等商品的通告》,明确网上网下销售的“特制”“接待”“内招”以及“军供”“军队特供”等标识、字样的商品均系非法产品。公安机关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所谓“特供”“专供”酒品,严防上当受骗。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全力维护市场良好秩序。

5起非法制售“特供”酒案例

  浙江台州玉环公安机关侦破黄某林等人假冒注册商标案

  2023年5月,浙江台州玉环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破获一起非法制售“特供”“专供”假酒案,捣毁窝点1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查扣假冒的“中国空军”“人民大会堂专供”“中央办公厅特供”等假酒20余种1300余箱,全案案值1.3亿余元。经查,2017年以来,犯罪嫌疑人黄某林在明知所购白酒系非法生产的假酒情况下,与外地酒类销售人员孙某勾连获取货源,专门订购“特供”“内供”假酒及假冒知名品牌的白酒,利用其朋友圈、业务关系大量向当地企业经营者推销。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对外宣称所售假酒系“北京特殊渠道直供酒”,每瓶平均非法获利上千元。

  上海公安机关侦破范某波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2023年12月,上海公安机关根据工作中掌握线索,破获一起非法制售“军供”“专供”假酒案,打掉9个生产、销售假酒犯罪团伙,查扣“中央军委办公厅内招酒”“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服务局专用酒”“中央警卫局接待用酒”等假酒1.2万余瓶,全案案值1.4亿元。经查,2022年5月以来,以犯罪嫌疑人范某波等人为首的犯罪团伙,为非法牟利,使用香精勾兑酒液灌装“特供酒”及知名品牌白酒对外销售。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在城郊结合部租用农舍作为仓库,购置散装基酒及灌装设备,冒充知名酒企销售员,以电话推销方式将客户引流至微信进行推广销售。

  山东枣庄公安机关侦破“12·19”假冒注册商标案

  2023年1月,山东枣庄公安机关根据企业举报,破获一起非法制售“内供”假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查扣标有“内供”字样、假冒知名品牌的假酒等2000余瓶,制假包材75万余件,全案案值1.3亿元。经查,2022年10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刘某伙同王某洪等人,大量生产假冒的“内供”假酒,采取发展层级代理商、物流发货的方式对外销售。本案中,犯罪嫌疑人租赁民房,自行购置灌装设备,从外地购买制假包材生产假酒,通过散发名片、微信加好友方式获取“客户”,将成本低廉的散装低端白酒,以每瓶上千元价格销售。

  河南鹤壁公安机关侦破“1·02”假冒注册商标案

  2024年1月,河南鹤壁公安机关接到市场监管部门移送线索,破获一起非法制售“内供”“军供”假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2名,捣毁犯罪窝点6处,现场查扣“中央军委办公厅内招酒”“军中茅台”“中央办公厅指定招待用酒”等各类假酒4300余瓶、假冒包材1万余套,全案案值1亿余元。经查,2023年以来,犯罪嫌疑人王某、浦某强等人组建酒业公司,在偏远地区自建房内生产假酒,以销售自产品牌白酒为幌子,大量招聘网络销售人员,并通过非法购买获取企业相关信息,向企业、烟酒店经营者及酒类从业人员大量推销“特供”“内供”等假酒获取暴利。

  重庆武隆公安机关侦破“5·21”假冒注册商标案

  2023年5月,重庆武隆公安机关根据工作中掌握线索,破获一起非法制售“特供”“军供”“专供”假酒案,查扣标有“中央国家机关特供三十年陈酿”“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服务专用酒”等标识的假酒27种9000余瓶、包材85万余件,销售金额达2000余万元,全案案值约1亿元。经查,犯罪嫌疑人陈某某、曹某与多个制假团伙勾结,从外地灌装制假窝点订制“特供”假酒,组建专业网络营销团队推售假酒。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以烟酒门店为掩护,组织数十名网络销售人员,通过互联网广告等方式获取客源,虚构与知名酒企合作、“特殊渠道”等内容,利用物流销往全国各地。

中央网信办专项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

  为集中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切实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

  据悉,本次专项行动聚焦侵犯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内容乱象,通过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规范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信息举报工作,重点整治无事实依据凭空抹黑诋毁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炮制传播虚假不实信息、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恶意炒作涉企公开信息等问题。

期刊简介

       《中国防伪报道》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防伪报道》编辑部编辑出版的科普类期刊。杂志创刊以来主要以报道国内外最新的防伪技术资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防伪技术,防伪产品动态,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我国自主创新产品为主要内容。同时,并对各类假冒伪劣事件进行深入报道分析、帮助消费者识别真伪产品、反映全国打假动态。

过往期刊更多过刊..

中国防伪报道中国防伪报道
2024年3月第3期
中国防伪报道中国防伪报道
2024年2月第2期
中国防伪报道中国防伪报道
2024年1月第1期
中国防伪报道中国防伪报道
2023年3月第3期
中国防伪报道中国防伪报道
2023年2月第2期
中国防伪报道中国防伪报道
2023年1月第1期
中国防伪报道中国防伪报道
2022年12月第12期

阅读排行TOP10

品牌推荐

财政监督2025年10月第20期财政监督
2025年10月第20期
社会政策研究2025年10月第4期社会政策研究
2025年10月第4期
中国商界2025年9月第18期中国商界
2025年9月第18期
产品可靠性报告2025年9月第9期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5年9月第9期
人口与经济2025年9月第5期人口与经济
2025年9月第5期
中国认证认可2025年8月第8期中国认证认可
2025年8月第8期
Contemporary World2025年8月第4期Contemporary World
2025年8月第4期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5年4月第2期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5年4月第2期
重庆与世界2024年8月第8期重庆与世界
2024年8月第8期
中国防伪报道2024年4月第4期中国防伪报道
2024年4月第4期
商学院2023年1月第1期商学院
2023年1月第1期
通信与信息网络学报2022年3月第1期通信与信息网络学报
2022年3月第1期
财会信报2021年12月第839期财会信报
2021年12月第839期
当代县域经济2021年12月第12期当代县域经济
2021年12月第12期
中国远洋海运2021年11月第11期中国远洋海运
2021年11月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