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学生对我吐槽:“老师,我觉得对周围的同学掏心掏肺,为什么还是得不到大家的欣赏?为什么我一退再退,换不来别人的尊重?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是不是我不值得被善待和喜欢?”
听到这一番吐槽,我陷入了沉默和沉思。
在集体中生活,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单的岛屿,我们心里渴望与周围的陆地连接,建立美好的联系,寻求内心的安全感。我们对他人充满期待,认为孤独是可耻的。耳朵里总是容易存放赞美,逆耳之言如鲠在喉,常令我们辗转。
其实,说服自己并不难,学会转念,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峰回路转的美丽将与你不期而遇。
你又不是人民币,哪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又何必让所有人都满意?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你,那你得多平凡平庸?嘴巴是别人的,生活是自己的。评价是别人的自由,如何看待评价是你的自由。树木用生长回答嘲讽,大地悦纳所有的种子,收获了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其千方百计讨他人欢喜,不如老老实实强大自己。活在他人评价里是一种悲哀,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修行。
别人恶语相向,你心里默念:“不要拿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错不在我,气从何来?”转身即忘怀,放下便得自在。别人口蜜腹剑,你且三思:“善言不美,美言不善。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过耳不走心,释然便得自由。
窗外有风沙,也有春天。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去,一个人看到泥土,另一个人却看到了星星。每个人都与“我”周旋久,愿你我勇敢选择——宁做“我”。
(作者系北京市赫德双语学校课程研究院副院长,儿童阅读推广人,亲子阅读推广人)